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 >>文化
探寻马面裙与山西的神秘交融
作者: 乔静涛 编辑:姚志文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4-03-29 09:58:30

  龙年新春,一场关于马面裙的时尚风暴席卷而来,古典与现代在街头巷尾交织出别样的风采。仿佛一夜之间,马面裙从尘封的历史中苏醒,宽大而飘逸的裙摆随微风轻轻摆动,在人群中绽放出耀眼光芒。那么,这条忽然火起来的裙子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山西有什么样的渊源呢?请跟我一起探寻山西与马面裙的神秘交融。


cb04b329c_5.jpg

 晋祠圣母殿南部组像中,一位外穿蓝绿边红色褙子,内着红褥的仕女,挺身立直,双手合抱于胸前。从其蓝绿边红色褙子下的黄色百褶长裙中,可以看出,该裙子正面平整,两侧有褶,正与现在马面裙的造型相符。 图片来源于晋祠博物馆


骑驴专用裙
  上衣下裳是中国古代服饰形制之一,下裳即裙,马面裙就是一种下裳。它的设计一般为两片式,前后光面,左右打褶。马面裙于宋代具雏形,明代逐渐定型,明清时期最为流行,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宋代的旋裙已有马面裙的马面形制。最早本是方便妇女骑驴的开胯裙,因其裙摆宽大、裙幅飘逸、便于骑行而流传甚广。
  穿这么漂亮的裙子居然是为了骑驴?还真是。宋代文学家江休复的《江邻几杂志》中可以找到答案。“妇女不服宽袴与襜,制旋裙,必前后开胯,以便乘驴,其风闻于都下妓女,而士人家反慕效之,曾不知耻辱如此”。按其说法,旋裙前后开胯,是骑驴专用裙,本在汴梁妓女中最早流行,很快在上层社会的良家妇女当中蔓延开。穿着旋裙的女性一旦跨上驴背,裙裾就不会堆叠在鞍上,而是以衩为界分向两旁,撑开时就能盖住双腿。
  不够奔放的宋代,女子真能骑驴吗?宋朝洪迈《夷坚志》中有一篇文章《侠妇人》,讲了一个女子骑驴赚钱养家的故事:董国庆是江西饶州德兴人,宣和六年进士及第,被任命为莱州胶水县主簿。上任正好碰上金兵南下,他只好把家眷留在江西,独自一人在山东做官。中原陷落后,他无法回乡,只好弃官在当地乡间避难。这期间,他收了一名妾侍。这妾侍聪明貌美,见董国庆贫困,便筹划赚钱养家。尽家中所有资财买了七八头驴子、数十斛小麦,以驴牵磨磨粉,然后骑驴入城出售面粉,到了晚上带钱回家。这样过了三年,赚了不少钱。董国庆的妾室可以骑驴入城卖面粉,说明当时女子骑驴出行已较为普遍,至少不会被认为是不守礼。
  学者孟晖在《开衩之裙》一文中,谈及出土的宋代汉族女裙“旋裙”与明代“旋裙”的关系,明确指出两者与清代马面裙存在的渊源。“宋裙乃是由两片面积相等,彼此独立的裙裾合成。做裙时,两扇裙片被部分地叠合在一起,再缝连到裙腰上。”此处,宋裙即旋裙。《明宫史》对“曳撒”的记载中描述到:“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其中的“马面褶”是目前被认为与“马面”一词最相关的服装术语了。《中国服饰通史》一书对马面裙下了定义,即“前后有平幅裙门,后腰有平幅裙背,两侧有折,裙门和裙背加纹饰,上有裙腰与系带”。
  马面裙成熟于清朝,一直延续到民国。清代女子服饰承袭明代传统,马面裙通过进一步衍变,逐渐发展为清代汉族女子的日常着装。马面裙的装饰意味也日益浓重,侧裙幅或为细密褶裥而成的百褶裙,或为镶饰纵向襕干缎边的襕干裙(也作“阑干裙”)。裙面刺绣花样丰富,缎边装饰考究,当时手艺之精湛可见一斑。


cb04b329c_4.jpg

 黄锻地绣花卉纹马面裙。现收藏于北京艺术博物馆


晋祠侍女穿了马面裙
  马面裙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一抹亮色,在历史长河中的流转与演变,始终令人心驰神往。
  研究文章《从开衩旋裳到罗裾撷芳——马面裙的发展历程》文中提到:“时至今日,我们不仅在文献上看到相关记载,还在一些出土的文物中找到了蛛丝马迹。从山西晋祠彩陶中的一尊宋代侍女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马面裙的影子。”
  果真吗?在翻阅若干本书、若干篇论文后,发现关于山西和马面裙相关联的只言片语,让人激动万分。太好了!3月22日,火速奔向晋祠,“直冲”圣母殿,侍女像都在那儿。
  晋祠圣母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像,每一尊都如真人大小,比例准确,姿态自然,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而塑。其中,侍女像有33尊,她们神态各异,各有职司,有的奉梳妆洒扫,有的侍饮宴起居,有的献歌舞音乐,有的承文印翰墨。
  这些侍女有的身着宽袖长袍,衣摆飘飘,宛如仙子下凡;有的穿着紧身短衣,搭配长裙,身姿婀娜。要在这33尊侍女像中找到那个穿马面裙的小姐姐。正面、侧面,挨个端详;听讲解员讲解,再看看她手机里的特写图;拿出马面裙的图片比对……终于,在圣母像的南部组像中,发现了她的身影。就是她,立于南侧的第二位侍女,身高1.6米,挺身立直,双手合抱于胸前,看上去憨厚老实、忠于职守,目光向前下视,眼神虽暗淡,却有无尽的慈祥和仁爱。外穿蓝绿边红色褙子,内着红褥、黄色百褶长裙。
  注意!就是这条黄色百褶长裙!这条让人找得好苦的裙子,正面平滑、两边有褶,再加上腰间的绑带,正是我们要找的“马面裙本裙”。这一刻,仿佛穿越时空,和这位宋代女子聊今天出门穿什么、聊时下的流行单品。后来得知,这名侍女在文献资料中的编号为3号。她身着的马面裙,不仅是服饰的一种形式,更是那个时代文化、审美与风尚的生动体现。而我们,也在这寻找的过程中,为山西的深刻、亲民、时尚狠狠自信了一把。


cb04b329c_2.jpg

图片 四位身着马面裙在晋祠打卡的女士。她们觉得马面裙与晋祠最搭。


今人与古人的马面裙之约
  国风走入生活,复古成为时尚。
  在晋祠,偶遇一些身着马面裙的游客。来自浙江的游客方女士是“二刷”晋祠,她说:“晋祠是宋代建筑杰作,这次带着好友来,穿着起源于宋代的服饰来打卡,真正做到了身临其境。”其好友朱女士在圣母殿前拍照,身着绿色马面裙,举一把油伞,旋转、提裙。听闻圣母殿中一尊侍女身着马面裙,二人很好奇。朱女士说:“本来是冲着马面裙和山西古建筑很搭,来打个卡,没想到还有惊喜,能在这儿碰到古人的马面裙,一定得‘碰个面’,比对一下。”“古代的裙子花色更简洁些,咱的花纹更有现代气息。”“她的颜色是艳丽的黄色,和外面的袍子搭配,更有韵味。”“咱的褶皱多,更有立体感。”“她的妆容和衣服更和谐。”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倒吸引了不少游客加入讨论。“现在的马面裙样式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花纹再多、配饰再多,仍是前后平,两边褶。”一位扛着相机的大爷发表意见,得到了周围群众的点头认可。
  四位身着马面裙的女士在圣母殿前翩翩起舞。她们是来自太原市某单位的退休职工,因为喜爱,退休后她们经常在一起学习、玩耍。
  马面裙是她们前一段时间讨论最多的话题。“讨论的次数多了,对马面裙的好感就越来越强。”刘女士说,于是,她们决定统一购买,再来一场穿着马面裙打卡山西著名景点的旅行。
  这不,前一天,他们刚收到货,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穿着马面裙来晋祠打卡了。其中一位女士说:“我们就觉得马面裙和山西晋祠最搭。”



CB04B329C_看图王.jpg


记者 乔静涛参考

  资料:《清代马面裙形制研究——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藏品为例》《从开衩旋裳到罗裾撷芳——马面裙的发展历程》《清代马面裙的形制结构与装饰工艺研究》孟晖《一条马面裙,一段文明史》包铭新《中国近代女装实录》李霞《马面裙实物研究》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