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柳巷街道海西社区的“邻里会客厅”里,一场因燃气热水器安装引发的邻里纠纷温情落幕。这场持续两日的调解,不仅解开了两户居民的心结,更让积年的邻里情谊重归融洽,成为社区践行“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鲜活注脚。
8月11日,家住海西社区某小区的乔大姐与侯女士因新装燃气热水器排气管争执不休。乔大姐忧心废气影响家人健康要求拆除;侯女士则认为设备安装合规,不愿让步。争执中,“墩布滴水”“空调噪音”等过往积怨也被牵扯出来,双方情绪一度剑拔弩张。社区调解员武霞接诉后,迅速将两人请到“邻里会客厅”——这里正是社区落实“枫桥经验”、搭建的矛盾就地化解平台,一场“解怨”行动就此展开。
现场,武霞像梳理生活琐事般耐心倾听,手中的调解笔记记录着双方的诉求。她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翻开两人多年的邻里“记忆簿”:“乔大姐您忘了?侯女士家装修时,您跑了三趟市场帮着挑地板,生怕她被商家糊弄;侯女士照顾瘫痪老人那几年,您每天早上都给她捎个热馒头,说‘趁热吃才有劲干活’。”这些被淡忘的互助细节,像温水般软化了对立的坚冰,让两人紧绷的表情渐渐缓和。
随着调解推进,更多温暖过往从记忆中浮现:乔大姐孩子放学没人接时,侯女士常把孩子带回自家吃饭;侯女士家水管爆裂,是乔大姐喊来老伴帮忙抢修……“都是住了十几年的老邻居,哪能因为这点事伤了和气?”武霞的话让两人陷入沉思,这正是“枫桥经验”中“以情化怨”工作法的生动体现。
情绪平复后,武霞拿出燃气安全规范手册,逐条解读专业标准:强排式热水器正常燃烧时一氧化碳排放量≤200ppm,实际运行中浓度更低;排气管与门窗间距超0.3米即合规,侯女士家1.5米的间距远超标准,废气经空气稀释后不会影响健康。为彻底打消顾虑,社区当天便联系燃气公司和设备厂家,约定次日上门检测——用专业服务化解疑虑,正是“枫桥经验”中“服务不缺位”的实践。
8月12日,专业人员现场检测的结果清晰显示:排气管安装合规,排气口一氧化碳浓度仅3ppm,乔大姐家窗边浓度为0,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看着数据,乔大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侯女士也主动承诺定期维护设备,确保安全。两人笑着握手,就过往琐事互相体谅,还一起在“邻里会客厅”签订了《邻里和谐公约》,约定遇事多商量,重拾了往日的和睦。
海西社区邻里会客厅内,常有居民因遗产纠纷、婆媳关系等家事前来求助,调解员以温情沟通化解矛盾,让这里成为邻里倾诉与和解的港湾。“枫桥经验’的核心,就是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海西社区党委书记杜红燕表示,社区以“邻里会客厅”为载体,持续深化“情理+法理”调解模式,让更多邻里在理解与包容中守望相助,让“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成为常态,为构建和谐社区筑牢基石。
记者 田勇 通讯员 张旭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