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社会
我省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上半年同比下降近七成
编辑:姚志文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7-30 10:48:30
cb03b730c_2.jpg 

  从上下班到接送孩子,从购物买菜到送外卖,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很多人必备的交通工具。

  令人不安的是,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防患于未“燃”?怎么保障电动自行车行好安全路?
  7月29日上午,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华东、省商务厅总经济师付春华、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二级警务专员李月静通过情况介绍、回答记者提问等方式,让上述问题有了答案。

充电爆炸毁财物 未充自燃亦堪忧
  2024年1月12日清晨6时许,在运城市盐湖区盐化五院,以拉货为生的老宋(化名)刚起床不久,突然听到一声巨响。巨响源自隔壁房间,那里存放着他的电动自行车及正在充电的电池。老宋猛地拉开隔壁的房门,眼前的一幕令他心惊:房间里火光冲天,浓烟翻滚,正迅速向四周扩散。老宋迅速反应过来,急忙唤醒家人,一同冲出了楼道。
  老宋家位于一楼。到达户外后,他发现存放电动自行车的那间房屋的窗户已被炸飞,冒出的火苗和浓烟甚至蔓延至二楼,吞噬了楼房外墙悬挂的几台空调外机。此时,楼道内也开始弥漫浓烟。老宋一边高喊“着火了”,一边迅速冲回楼道,逐个敲响邻居的房门……
  接到报警的消防员抵达现场,铺设水带,开始灭火。十几分钟后,大火终于被扑灭。
  事后,老宋对二、三层邻居因空调受损所造成的损失给予赔偿。此外,他还需承担自家被烧毁物品的损失及重新装修的费用,累计总损失接近5万元。
  2025年4月25日,太原市清徐县清源水城内发生一起电动自行车火灾,导致直接经济损失800元。经调查,火灾起因系车辆线路电气故障。当时,车主于2022年10月购买的微驰电动自行车正处于停放且未充电的状态。

火灾事故频发忧 整治降灾成效显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各方需要协力筑牢全链条安全防线。去年4月,我省启动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该工作将持续至今年年底。“在各地各相关部门、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支持、参与下,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华东说。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能否有效压降火灾数量。据省消防救援总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23起,较去年同期下降68%。
  有序停放和充电是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的重要一环。张华东指出,通过大力推进既有小区建设停放充电设施,全省共有充电端口121.8万个,总体配建比达到1∶3.3,已达到我省规定的最低配建比的有关要求。
  老旧车辆和蓄电池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针对老旧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我省实施了“以旧换新+报废回收”的双重策略。其中,以旧换新活动成功吸引了52.6万名消费者踊跃参与,累计完成以旧换新电动自行车54.1万辆。此外,我省不断推进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电池的报废回收工作,自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已累计收集废旧电池7216吨,并高效利用处置了5521吨。

以旧换新惠群众 消除隐患取实效
  将电动自行车纳入以旧换新政策范围,是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的内容之一。
  省商务厅总经济师付春华表示,省商务厅在全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的统一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全方位、系统性推动政策实施。
  为推动政策的落实落地,省商务厅组建商务领域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通过省、市、县、企四级联动,形成上下协同、政企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该厅坚持问题导向解决难点堵点,定期开展工作调度,采取预拨付机制,减轻企业垫资压力。
  在具体政策方面,该厅对交售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换购合格新车的个人消费者,给予一次性600元以旧换新补贴,较2024年标准提高了100元;取消收旧环节“个人名下”相关要求,来源权属明确且配备车载电池的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可参加以旧换新(含无牌),消费者可通过行驶证、发票、车辆来历凭证、个人承诺等方式确认旧车权属;以销售门店为场景,提供收旧、购新、辅助上牌等“一站式服务”,消费者在销售门店即可一次性办理所有业务,大大提高消费便利性;扩充销售参与主体,力争实现县区街道全覆盖。
  据统计,截至7月27日,全省11市开展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52.6万名消费者参与活动,享受了3.2亿元政府补贴,共以旧换新54.1万辆,带动相关消费14.9亿元。从今年置换的总量来看,我省排名全国第6。
  付春华强调,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普惠了广大群众,降低了安全隐患,取得了积极成效。

登记执法溯源严 严管严查保安全
  构筑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闭环,公安部门不可或缺。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二级警务专员李月静表示,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违法查处、宣传教育、事故溯源调查等综合治理。
  省公安厅出台《山西省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规定》,在严格审核合规车辆登记上牌的同时,推出免收牌证费、开通871家“带牌销售”服务网点等便民举措,有效破解“上牌难”“排长队”困局。截至目前,全省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总量已达628.24万辆。
  全省交警部门持续加大对闯红灯、逆行等电动自行车重点违法行为的现场查处力度,今年以来累计查纠违法行为50.4万起。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亡人交通事故溯源调查机制,已对381起相关事故开展深度调查与责任倒查,有力遏制违法乱象。
  公安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重拳打击涉电动自行车犯罪,今年已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经销单位8189家次,查办非法拼改装电动自行车案件63起。针对老旧小区、出租屋等重点区域,警方强化日常巡查,对违规停放、进楼入户充电、私拉电线等行为进行劝阻警示。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警力2.5万余人次,实施劝阻1.9万余次,开展宣教活动7000余场次,形成严管严查的氛围。 记者 梁耀华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