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山西新闻
中国大学校史研究40年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办
作者:田勇 通讯员 任晓辉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11-02 15:17:54

10月29日至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山西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第19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大学校史研究40年研讨会”在山西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百余位校史专家学者聚集一堂,总结中国大学校史研究四十年历程与成就,探讨校史研究传承与创新,展望其服务教育强国的任务与前景。


1.jpg

 

山西大学副校长郝平在致辞中指出,校史不仅承载着大学精神与文化基因,更是高等教育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生动见证,希望新时代校史研究者勇担文化传承使命,为建设一流大学文化、弘扬一流大学精神、赓续一流大学文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党史办主任汤涛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此次研讨会既是对过去40年历程的总结与回望,更当从历史中汲取勇气和智慧,坚持理论和实践取向,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大学史从“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发展为一门真正的大学史学科。

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馆长余浚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大学校史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校史研究者应加强跨学科交流,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努力绘制出一幅更加完整、立体、生动的中国高校发展演进的历史画卷。

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馆林齐模研究员以《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和书写历史回顾》为题,分享了北京大学历经京师大学堂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近百余年北大校史的书写历程,阐述了北京大学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党史研究室)原主任范宝龙研究员介绍了清华大学校史工作体制的历史沿革,重点汇报了近年来清华大学校史研究的发展情况,强调校史研究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孙萍作题为《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四十年:传承、创新与跨越》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四十年来上海交通大学校史编纂机构改革与队伍建设历程以及校史编研成果,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史》八卷本的编研过程和编纂经验。北京师范大学校史研究室副主任魏书亮分享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修史传统以及重大校庆节点时出版的校史著作,重点反思了当前学校校史编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在数字化时代校史研究的思考。山西大学校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彩丹介绍了四十年来山西大学校史研究的概况以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山西大学校史研究发展进步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副馆长林雨平作题为《华东师范大学校史工作40年的回顾与总结》的主题报告,分享了华东师范大学校史编写的沿革历程,介绍了“人物、口述、专题”三者共同组成的立体校史体系,总结了校史研究编纂过程的心得体会。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馆长欧七斤主持主题报告环节,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韩宝志做总结。

在当天下午的专家研讨环节,20位专家学者围绕“回顾与前瞻:中国大学校史研究40年”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发言,现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

10月31日上午,与会代表集体参观了山西大学校史馆,深入了解了山西大学百年办学历程与文化积淀。大家纷纷表示,山西大学在校史资料的整理、保护与展示方面成果显著,为各高校校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次年会对中国大学校史研究四十年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总结,围绕新时代校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展开了深入交流。会议汇聚了全国高校校史研究的骨干力量,进一步凝聚了“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共识。本次大会必将推动校史研究迈向更高台阶,为传承中国大学文脉、坚定高等教育文化自信贡献新的智慧与力量。

记者 田勇 通讯员 任晓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