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山西新闻
长治:向新向绿向智创未来
编辑:刘强 来源:山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04 12:24:21

  临近国庆,夜幕降临,漫步长治街头,远处是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灯火如星河倾泻;近处城隍庙前人群熙攘,本土风光展示引人驻足,产自本地的LED大屏耀眼夺目,展现出独属这一方水土的勃勃生机。
  “一半钢铁一半诗”是长治的景致,也是这座老工业城市的转型注脚。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繁忙有序的施工现场、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蓬勃兴起的特色产业基地,这里处处奏响着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全自动化固晶机微米级针头不断上下“敲打”,将一枚枚芯片取下并固定在基板上,如同正在走线的缝纫机,速度之快肉眼难辨……在山西高科华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MLED万级洁净生产车间,满负荷产能运转下,一卷卷LED灯珠卷盘正在被组装为一块块LED显示屏,走向世界。这个有1.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已基本实现流程智能化。
  从135英寸智显一体机、54英寸拼接屏、162英寸4K屏幕到太行租赁硬连接Air箱体、灵空固装Air箱体、琉璃租赁透明屏箱体,高科华烨以更智能、更高效的显示控制系统和卓越的图像处理能力,为全球LED显示领域带来多领域行业痛点的创新解决方案。高科华烨的璀璨荣光,也浓缩了长治新兴产业一路向上的攀登。
  新的发展要求下,传统产业如何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浪潮,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如何开拓、培育、布局,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必须面对的问题。今年以来,长治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开创性,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致力于向新、向绿、向智的发展方向,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目标,长治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大力培育龙头骨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链核”企业,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新兴产业上规模、延链条、成集群。新兴产业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如今,高科华烨这个全国唯一的LED封装、LED显示规模化生产制造企业,形成集衬底、外延、芯片、封装、照明、显示于一体的产业链,拥有全国最大的LED光源封装、LED显示应用产品生产制造规模,也使长治一跃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LED产业集聚地之一。
  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布局方面,长治市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山西龙星和中兵长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成功打造了新的增长点。以发展高端精细煤化工为目标,不断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涉及焦炉煤气、粗苯、己内酰胺及尼龙新材料等多个高端领域。目前潞宝兴海的15万吨己内酰胺技改项目已投入试产,5万吨锦纶6工业长丝项目也已进入调试阶段,标志着煤炭正逐步从燃料向原料、材料及终端产品转型。
  坚持高位推动,在全市10大重点产业链基础上,长治确立打造1个千亿级、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培育矩阵,实现产值超千亿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与装备制造、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光电LED、现代医药、信创、食品、低空经济等8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今年1至5月,全市引资签约项目354个,签约金额982.9亿元,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产业,为新兴产业搭台“建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补能。
  在山西日盛达光伏材料有限公司2×1000t/d光伏玻璃200米的智能化生产线上,厚度1.6毫米、透光率94.8%的超白压延光伏玻璃以每分钟16片的速度高效产出。全球首创的低温在线纳米喷涂新装备和新材料在这里得到应用——在求新、求精、求高的道路上,企业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
  放眼长治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政企同心同向,踩着时代的鼓点铿锵前行。

本报记者李家鸣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