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山西新闻
光耀太行丨烽火中的山西抗战,115级台阶与4860个名字
编辑:刘强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5-09-04 11:05:18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王若怡):西侧一道长河天堑,屏护西北;东侧一片山地高原,掩护河南。如果你能在80多年前来到这里,就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全民”抗战。

这里是山西。

1937年秋,日寇的铁蹄踏破雁门关,此时的山西成为华北抗战最前沿。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东侧的乔沟一线伏击进犯太原的日军,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血战,歼敌千余人并缴获大量物资。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前,从将帅广场上到纪念馆主楼共有115级台阶,意在纪念战斗主力部队115师。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将帅广场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将帅广场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副馆长白卫疆曾多次踏访平型关战役遗址,他印象最深的是老爷庙高地争夺战遗址,乔沟伏击战打响后,这里的争夺最为激烈。

白卫疆说,当时日军抢先占领了老爷庙高地,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3营战士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在2营的配合下,他们最终从日军手里抢下了老爷庙高地,为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首次重大胜利,这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论。白卫疆是大同市灵丘人,他还记得儿时第一次听到平型关大捷的故事时,内心满满的自豪感。“日军说要‘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全中国’,但是八路军在咱们灵丘打了胜仗,把日军的势头一下子给遏制住了。”

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为打破侵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这场战役历时5个多月,是全民族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进攻战役。阳泉,正是这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战场。

百团大战纪念馆位于阳泉市狮脑山上,纪念馆有一面英烈墙,墙体长达200多米,上面镌刻着4860名在百团大战中牺牲的英烈姓名。

英烈墙上的名字中,有些是以最原始的形式存在的——“王小狗”“赵三丑”“周二子”“魏十斤”等——这些“潦草”的名字背后,是来不及取大名就匆匆奔赴战场的生命。这些父母口中的小名,又或是登记花名册时临时起的外号,成了他们留在世间唯一的印记。

百团大战纪念馆英烈墙

百团大战纪念馆英烈墙

在太行山深处,海拔1800米的峭壁之间,隐藏着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心脏。1939年7月,八路军总部在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设立兵工厂,这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也发生在此地。如今的黄崖洞兵工厂已被开发为红色旅游景区。

在岩洞车间的锤击声中,开创我军制式武器制造先河的“八一式马步枪”被开发出来,并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为百团大战中的主力部队增添了装备。

在黄崖洞兵工厂内有一座破旧的石屋,这是左权将军在黄崖洞期间住宿和办公的地方。兵工厂选址、厂房建设、武器研发生产、防御阵地布局,左权将军的足迹,遍布黄崖洞的山岭之间。讲解员在介绍中提到,“可以说,没有左权将军,就没有黄崖洞”。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协助八路军正副总司令朱德、彭德怀指挥作战,粉碎日伪军“扫荡”,取得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在指挥干部群众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左权将军牺牲后,为了纪念他,辽县全县人民发起万人请愿,要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把辽县易名为左权县。同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正式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

沙峰是左权将军的外孙。1982年,沙峰的母亲左太北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是其父亲左权将军写给她母亲刘志兰的11封家书。“这算是我母亲第一次感受到父爱。”沙峰说。

7岁那年,沙峰第一次去左权县,在这之前,他从来不知道还有个地方是以姥爷的名字命名的,只知道母亲要带自己去看看太行山——姥爷牺牲的地方。

那时他年纪小,当地人讲话也听不懂,只记得很多人握住母亲的手时都眼含热泪。“很多地方都震撼到我了,这些情景都是印在脑子里、印在心里的。”沙峰说,他知道姥爷是英雄,但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在用这种方式纪念他,“因为左权县人民对姥爷的感情特别深,所以有不少人以为我姥爷是山西人”。

黄崖洞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

如今,沙峰在八路军研究会工作。他说,抗战时期,全国各地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对八路军给予了无私的、倾家荡产的帮助。其中,山西人民对于抗战的贡献是很有代表性的。

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沙峰说:“我们的敌后抗战,它的最大特色是没有真正的大后方,靠的就是山西人民对我们部队的支持和保护,包括物资的供给,甚至很多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当兵参加抗战,可以说山西人民把能拿出来的东西都给了我们八路军。像‘太行奶娘’,那么多奶娘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记录下来的一段历史。”

由阳泉市平定县史志办公室编撰的抗日斗争纪事中记载,在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平定县在前方参战和在后方支前的民兵、民工、妇女、儿童多达8万余人次。

白卫疆介绍,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计划推出抗日儿童团特展。在平型关战役中,大同市灵丘县当地老百姓为八路军当向导、运送物资、转运伤员。抗战时期,白崖台乡的许多儿童负责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信、给游击队带路,等等。

在灵丘县白崖台乡白崖台村的窑洞广场上,有一座“引路人”雕塑。村民曾富生的爷爷曾怀,在88年前曾为八路军引路。当时曾怀正准备从村里回山上,他在半路被一位八路军战士叫住了。曾怀跟着这位战士来到村头的窑洞,之后带领战士们到了大石头沟。

抗战胜利后,曾怀成为一名义务讲解员,给游客们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曾富生记得,自己打从记事起,就跟着爷爷在老爷庙讲解。提起爷爷,让曾富生印象深刻的画面之一就是爷爷在麦地里给乡亲们和路过的人讲当年给红军战士带路的情景,那时他尚且年幼,便在一旁跑着玩耍。

今天的黄土高原上,曾怀的子孙们仍在为大家讲述乔沟伏击战的情景,黄崖洞的锤击声已化作游客的脚步声,左权县的名字成为永恒的地理坐标。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的回响从未远去。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