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高万军 通讯员 杨斌报道 7月30日,太原市迎泽大街(西段)维修改造工程现场机器轰鸣,人员忙碌,各工区正按照作业计划,紧张有序推进施工。
据施工负责人介绍,自6月29日,迎泽大街(西段)改造工程完成道改以来,施工人员全力推进和平路以东南半幅与和平路以西北半幅施工作业。目前,新晋祠路口至和平路口、下元北二条至前进路口等多个路段已铺筑完成水稳底基层,施工人员正在安砌道路侧石、铺设便道砖。新矿院路口、千峰路口、西中环桥下,施工人员与机械默契配合,平整夯实土路基。至7月28日,历经30天攻坚奋战,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接近尾声,即将进入路基施工阶段。
为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建设单位太原市市政建管中心与施工单位太原市政集团等参建单位人员,经多轮研究论证,制定了“分期分段”“一进一退”的施工策略,为工程快速推进打好基础。
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将4.3公里的施工路段划分为9个工区,采用“夜间为主、错峰为辅”的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严格遵循“先深后浅”的作业原则,实施平行作业,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针对重点难点部位,通过提前制定专项方案,精准施策解难题,确保施工质量。太原市政集团作为施工牵头抓总单位,根据工程实际,建立了“时间共享机制”,统筹协调园林、供热等多家单位错峰作业,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地下管网改造聚焦雨污水管网升级,通过扩径优化提升排水效能,实现迎泽大街西段地下管网功能重塑。改造中,因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周边建筑密集,且新建管线局部与地铁交叉,施工单位因地制宜,破解管线布局复杂、深基坑开挖、多单位交叉施工三大难题。如在迎泽大街(西段)与文兴路东北角口、大槐树附近等地下管线密集、地下水位高,且开放半幅交通繁忙路段,采用了倒挂井逆作法,有效减少开挖作业对周边既有管线的扰动,降低因土方开挖可能引发的坍塌风险,同时避免施工区域与地面交通直接交叉,从根本上减少车辆行人与施工区域的安全冲突。在深基坑作业时,采用分区分段施工方案,运用放坡开挖、“钢板桩+型钢”支撑加固,结合明排降水工艺,确保施工安全。将地铁周边5米划定为重点管控区域,建立“监测—施工—调整”闭环管理机制,确保管网施工与地铁安全运营。
管道施工正值太原市主汛期,为确保深基坑作业安全,施工单位按照“沟槽开挖一段、管道安砌一段、回填平整一段、水稳铺设一段”的工作法,既降低了雨季施工的安全风险,又全面提高了施工效率。
7月的太原酷热难耐,地下施工沟槽内温度超过37℃。全体建设者昼夜轮班作业,争分夺秒抢抓工期。沟槽内闷热潮湿,汗水一次次浸透衣衫,他们依然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测量员认真校准数据,确保管线铺设精准无误。作业人员仔细对接每节管道,精准推进施工。便道铺装工人蹲身排砖,横平竖直,寸厘不差。安砌侧石工人俯身调平,砂浆填缝密实,线条笔直如尺……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市政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为确保施工安全,工程项目部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段,并设置“清凉补给站”,配备充足的绿豆汤等防暑用品,全力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一系列暖心举措,缓解了高温作业带来的身心压力,凝聚起工程攻坚的强大合力。
截至7月28日,迎泽大街(西段)改造工程铺设污水管道3381.38米、雨水管道3783.72米,安砌雨水检查井110座、污水检查井75座,机动车路床整形72972.22平方米,人行道铺装7399.88平方米,安砌B型侧石3165米、A型侧石3455米,铺筑水稳底基层61187.15平方米、人行道碎石垫层8383.6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