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山西新闻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成功入围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4-01 17:36:26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3月31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0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山西沁水八里坪遗址成功入围。

沁水八里坪遗址,是一处位于沁河东岸台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四年系统发掘,它已被确认为晋东南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揭示中华文明演进提供了重要实证。


 图片31.png

2023-2024年揭露庙二晚期建筑基址FJ2


该遗址自2020年起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山西大学等机构展开多学科研究,现已探明包含庙底沟二期晚期(距今约4300年)、龙山文化晚期及二里头时期三重文化堆积。引人注目的是,考古团队通过全面钻探与局部解剖,首次揭示出庙底沟二期先民营造的三重环壕防御体系,其中内环壕内发现两处高等级建筑基址。


 图片32.png

白陶鬹足


据项目负责人赵辉介绍,FJ1基址以近500平方米的规模彰显特殊地位,而2023-2024年完整揭露的FJ2基址更达760平方米,其外围回廊、石砌排水系统及出土的玉璧、白陶鬹足等高等级文物,标志着该区域曾为聚落核心功能区。尤为重要的是,考古人员通过建筑基址的磉墩、柱础石等遗存,成功确认了排房式建筑的形制。

值得关注的是,遗址功能区的历时性变迁颇具研究价值。庙底沟二期鼎盛阶段的三重环壕聚落,至龙山晚期发生显著转变——原高等级建筑区演变为陶器作坊区,9座陶窑及配套残次品处理袋形坑的发现,实证了当时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这种聚落格局的剧变,为解读社会结构演变提供了关键线索。

“八里坪遗址所处的沁河中游地区是沟通东西、连接北方的关键节点。”赵辉强调,遗址展现的环壕体系营建技术、高等级建筑规制及文化层叠压关系,不仅填补了晋东南新石器时代考古空白,更揭示了中原核心区与周边文化互动的重要路径。

这些发现印证了不同区域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的历史进程,对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机制具有突破性意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