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山西新闻
太原市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用于民生事业
作者:梁耀华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1-06 18:12:06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1月6日上午,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45场新闻发布会上,太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继承表示,太原市每年财政支出八成左右用于民生事业,使得民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民生之本。“十四五”以来,太原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8所,新增优质义务教育学位11万个,为城乡低保、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发放各类补助23.41亿元。

医疗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2022年,太原市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此后,太原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提升公立医院诊疗能力是项目的重点工作之一。太原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医疗资源富集优势,选择9所省级医院,实施18个项目,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能力。譬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依托终末期肝病诊治及临床转化项目,开展的活体肝移植技术,填补了该项技术省内空白;省肿瘤医院依托癌症筛查早诊早治及规范化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牵头建成了省城肿瘤防治网络……

“项目实施以来,太原市先后建成专病救治中心30个,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86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收治病种数增加了27种,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太原市副市长陈博用数字展示成就。

除让群众看上病、看好病之外,少花钱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太原市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患者住院次均费用较2023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住院费用报销占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21批次,节约资金约4.7亿元。

不能不提的是,2024年,太原市还相继推出了“0元惠民号”“一号管三天”等惠民服务,特别是在52所省、市级医院推行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既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了智慧医疗带来的便捷,也有效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托育服务的发展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重点。2023年的太原市送托意愿网络问卷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托育价格较高,近一半的人认为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四分之一的人认为托育服务机构离家、离单位较远,不方便。

针对群众反映的“入托难”问题,太原市10个县(市、区)均建成了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并增加托位1210个。目前,太原市共有托育服务机构534家,总托位数2.23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07个。

为了解决群众反映的“入托贵”问题,太原市出台了《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保育费收费标准》,以及普惠托育认定、补贴相关政策。数据显示,建成的公办示范性综合托育机构托大班每孩每月收费不超过1298元;2024年太原市托育服务平均价格较2023年下降了25%左右,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太原市副市长陈博表示,该市还将托育服务纳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尽可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托育服务。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