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山西新闻
时隔17年 我省再摸“文物家底”
我省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将持续至2025年5月30日
作者:梁耀华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4-04-18 17:05:33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 文/摄)上一次文物普查距今,已有17年。4月17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时隔17年,我省再次为全省文物“摸家底”。


图片3.png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17年前,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下简称“三普”)中,我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占全国总量的7%,位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古遗址13477处,古墓葬4298处,古建筑2802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15处,石窟寺及石刻1112处,其他246处。由此可见,我省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省。

如今,17年过去了,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已随经济社会的变迁发生了较大变化,再次全面摸清文物资源底数势在必行。今年5月1日开始,我省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实地调查将持续至2025年5月30日。

在此期间,普查队员将对“三普”认定、登记的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三普”尚未登记和2012年以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与“三普”相比,此次普查最大的亮点就是将文物本体与实景三维数字空间融合,并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予以监管。作为测绘技术支持方,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工作人员利用已建成的100余座北斗卫星导航基准站的CORS中心,为文物本体边界坐标精度达到3—5厘米提供技术保障,还利用无人机倾斜航摄、激光扫描等技术建立三维场景。

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筑牢文物的安全底线,监测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院通过“天上看、空中查、地上探、网格巡”于一体的“空天地网”感知监测体系,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程书林表示,对于本次普查中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普查队员采集文物基础信息,采集信息要重点突出文物价值载体部分,为开展文物认定提供依据。

实地调查结束,我省将依法认定、登记并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形成普查成果。

程书林说:“下一步,我们要扎实推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山西省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切实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胜势,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提供坚实支撑,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提供丰沛养分。”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