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
AI将一组上世纪的老照片修复成动态视频
看完直接笑不活了
原来在没有WiFi、没有手机的年代
太原人搞起娱乐活动来
比现在还会整活儿
秧歌扭得比广场舞带劲
相声说得比脱口秀还炸
甚至还有“初代萌团”儿童洋鼓队在线出道
……
这波复古快乐,我先冲为敬
晋祠庙会杂耍
晋祠庙会杂耍:上个世纪的武林大会
这位扎着腰带的武师正挥舞三截棍,棍影如龙。围观的老乡们集体后仰半米,这哪是庙会,分明是太原版武林大会。
秧歌队
秧歌队:初代广场舞天团
照片里的阿姨们脸上挂着笑容,扭秧歌的动作让绸带飞出屏幕。原来现在各大公园早晨的广场舞,是继承了这个“祖传节奏”。
跑旱船
跑旱船:没有水的“陆地冲浪”
看着照片里跑旱船的大叔们假装摇晃的样子,突然理解为什么老一辈的人会说:“这是山西人自带的幽默基因”。
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老太原的“脱口秀大会”
那时候的对口相声现场,逗哏演员正挑眉毛。大家尝试对对口型,你会发现八成在吐槽“马车总引起堵车。”(原来这是同款烦恼啊!)
铁棍表演
铁棍表演:山西的“人形高达”
头系白毛巾的壮汉们稳稳扛着铁棍,棍顶的孩子们正翻飞如蝶。扛棍的汉子们青筋暴起却笑容满面,围观的群众全都仰着脖子张大了嘴。这平衡感让人不禁感叹,山西人是从小在铁棍上长大的吧?
铁板大鼓
铁板大鼓:重金属摇滚的前辈
照片里,三位身着长衫的艺人呈“品”字形站立,中间的老师傅抡圆了胳膊敲击铁板,两侧艺人一个打鼓一个击钹。三人动作一气呵成。
双簧表演
双簧表演:看似一个人的表演
只见一位穿着大褂的表演者站在桌前,表情夸张得能当表情包——一会儿挤眉弄眼,一会儿龇牙咧嘴。他明明没出声,声音却从后面传来。这才是真正的“声画不同步”。
拉洋片
拉洋片:几十年前的小剧场
拉洋片师傅正卖力转动着镜头箱,底下蹲着许多仰头张望的观众。木箱里传出的“咔嗒咔嗒”转片声,配上师傅抑扬顿挫的解说调调。瞬间想给师傅刷火箭。
洋鼓队
洋鼓队:萌娃版鼓乐队
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娃娃兵正昂首挺胸敲着小军鼓。真的被萌化了。
看完这波动起来的老照片
不得不说
人类的本质果然是——玩
上个世纪的老太原人
没有短视频、没有手游
照样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笑声震天
所以,别总说“无聊”了
快乐这玩意儿
从来都是自己找的
特别鸣谢
太原市档案馆
快手可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