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山西人丨导演於水:用《浪浪山小妖怪》为家乡打Call,让世界看见山西之美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08-09 00:00:33

前言:汾水淌过三千年,太行巍巍立脊梁;一捧黄土酿乡愁,四海星辰写华章。这片被晋商驼铃叩醒的大地,以陈醋的醇厚浸润赤子肝胆,用刀削面的筋道抻开闯荡天下的胸襟。从实验室破译科技密码的学者,到商海复刻晋商基因的传人;从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到捕捉时代光影的文艺星辰——我们追寻三晋儿女的奋斗坐标,看黄土地孕育的倔强基因,如何在异乡将“走西口”的胆识化作开疆拓土的锋芒。


每个黎明,我们都将见证:表里山河的魂魄,正被他乡月光淬炼得愈发透亮;散落五湖的四海乡愁,终将熬煮成点亮故乡的灯火。



於水 山西太原人

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

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动画艺术系系主任

知名动画艺术短片新锐导演

代表作有《生活原来是这样的》《否否怒系列》

《浪浪山小妖怪》等

2023年,《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一经推出,迅速火爆出圈,单集播放量破1亿次,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被赞“国产动画之光”。今年8月2日,《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创打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登陆全国院线,猫眼点映开分9.7分,好评不断,上映的第4天,票房突破2亿元。


作为《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绝非动画短片的“加长版”,而是实现全方位品质升级。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资深艺术家们的支持下,故事内容、美术风格、作曲配乐等方面均融入中国传统美学基因,在传承“中国动画学派”的经典底蕴之上,创新出当代的视觉表达与作品气质。8月6日,《浪浪山小妖怪》编剧、导演於水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影片中有大量的山西景点及古建元素,将为山西文旅宣传再添动力。


瞧 草根小妖的西行取经之旅

小猪妖手持钉耙扮演二师兄,蛤蟆精一袭袈裟一本正经装唐僧,黄鼠狼精满身行头扮演沙师弟,猩猩怪头戴凤翅紫金冠模仿齐天大圣,身后飘扬“盖世英雄”的旌旗,小妖本体形象与取经人装扮形成荒谬又可爱的反差萌,极具喜剧效果。

没错,就是这四个外表与性格迥异的草根小妖,假扮唐僧师徒,组团西行,踏上一段荒诞离奇、笑泪交织的取经之旅。


“其实在创作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时,我们就有筹拍电影的计划了,基本属于同步开发的项目。 所以在制作动画短片的阶段,同时完成了电影长片剧本的创作。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与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是平行关系,两部片子是一套世界观。”於水介绍,两年前“我想离开浪浪山”的呐喊曾触动无数年轻人,如今电影以“活成喜欢的样子”作为回应:鼓励打破桎梏、勇敢迎接挑战、最终成为自己的无数平凡人。


小猪妖和蛤蟆精是两只不起眼的小妖怪,本想好好表现,分得一口唐僧肉吃,却意外得罪了大王,被迫出逃。为求“长生不老”,他们决定组团假扮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成佛。於水告诉记者,电影在情节的设计上,充满了喜剧效果。小妖们的组团过程也十分“潦草”,小猪妖顺其自然成为二师兄,蛤蟆精戴个大头娃娃假冒唐僧,找不着猴子只能说服口吃的猩猩怪做齐天大圣,黄鼠狼精的形象更是跟沙师弟八竿子打不着,只能自己粘胡子、戴佛珠。这样既有矛盾冲突,又笑料百出。小猪妖在短片里的小伙伴乌鸦怪,最终没有入选,於水笑谈:“它的嘴太长,扮演谁都很困难,逻辑上有所欠缺,只好忍痛割爱。”

《浪浪山小妖怪》点映期间,影厅内笑声此起彼伏,观众普遍认可影片的喜剧效果,认为笑料设计巧妙自然,情感表达真挚,依托于角色特质与情境逻辑,避免了套路化表达,堪称暑期档中独具特色的合家欢喜剧佳作。这其中有孩子们的捧腹大笑,也有成年人的笑中带泪。据统计,观看《浪浪山小妖怪》的观众不少是“80后”甚至是“70后”,这部电影也成为全年龄段受众的“新宠”。

“动画片本身具有合家欢的特质,从迪士尼到宫崎骏都有这个特点,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所有的片子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我们的电影亦是如此,小孩子们能理解和喜欢,故事内核又可以让成年人产生共鸣。”於水说。


赞 影片助山西文旅再度火爆

太原晋祠、忻州佛光寺、长治观音堂和崇庆寺、浑源永安禅寺、太行山大峡谷、大同善化寺普贤阁……《浪浪山小妖怪》影片中出现大量山西景点和古建元素,将带动山西文旅在这个暑期再度火爆。


随着《浪浪山小妖怪》上映后热度持续攀升,影片中的山西景点景区连日来客流量均有所增长。浑源永安禅寺中元代传法正宗殿化作连通人妖两界的“秘境地图”,电影动画团队以精细复刻让壁画细节成为解谜线索,也让恒山脚下这座古刹一跃成为影迷热议的文化地标。


“将大量的山西景点和古建元素融入影片,首先是情节需要,这些巧夺天工的古建能够为影片锦上添花。其次是因为我是山西太原人,对山西的这些古建非常有感情。”於水告诉记者,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景区和古建,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的他多次回家乡采风,从晋北到晋南,再度感受临县黄河边碛口古镇的历史风貌,在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前流连,雄厚而灵动的太行山大峡谷留下了他的足迹,浑源县永安禅寺感染了他的心境……

影片中,小妖怪们路过的村子叫“北张村”。对于国内大多数观众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个名称而已,但对太原观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彩蛋了!“在编剧过程中,考虑到取经沿途有很多村庄,既然要起村名,不如用一些自己熟悉的,而北张村就在自己家附近,所以就直接用了。”於水笑着说。

於水表示自己出生、成长于太原,家乡美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小就爱吃杨记灌肠,还有铜火锅,六味斋的酱肉更是让人垂涎三尺。

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求学期间,於水在专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校时就主创制作了9部动画短片,并多次获奖。这些经历为他打开了通往梦想的大门。


火 中国动画电影有光明的未来

作为一部如今在电影市场上已经十分罕见的二维动画,《浪浪山小妖怪》由承载了全民回忆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观众为影片情节感动之余,视觉上也是大饱眼福。全片共有1800 多组镜头,制作了2000多张场景图,汇集了一支超600人的庞大制作团队。


为了呈现独特的视觉效果,团队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融合,让水墨氤氲的山川云气在银幕上自然舒展,工笔勾勒的精细角色在光影间栩栩如生,每一帧画面都堪称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流动画卷。影片中的树木、枝干、山石等的画法就是典型的中国画的画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中国动画艺术的“摇篮”,有太多的经典题材和艺术积淀,例如经典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就是水墨写意的技法,这在《浪浪山小妖怪》中随处可见。

《浪浪山小妖怪》将国画笔墨技法融入电影镜头语言的空间构成、色彩运用与透视关系,形成“大处写意,小处写实”的独特美学风格。在大银幕上,这种视觉风格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视觉享受。


影片声音设计同样充满巧思。虫鸣、鸟叫、风声共同构成“声音蒙太奇”,生动再现了夏日场景;埙、洞箫、竹笛、唢呐等中国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的融合,为小妖怪们的旅途对话增添了妙趣。

在《南京照相馆》《戏台》《长安的荔枝》《罗小黑战记2》等一众高分佳片中,《浪浪山小妖怪》首日综合票房(含点映)达7150万元,获得单日票房榜第二、排片比第二(19.1%)的好成绩。据猫眼专业版统计,上映4天,《浪浪山小妖怪》票房已突破2亿元。

《浪浪山小妖怪》不仅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品质,也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於水坦言,中国动画目前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产业,有着很光明的未来。

作为一部合家欢喜剧动画,“现实寓言,人间童话”是对《浪浪山小妖怪》的精准写照。这个暑期,让我们跟随这群“无名小妖”的足迹,在笑声与泪水中见证平凡生命的闪耀时刻。

行业评价

山西籍导演於水,其创作生涯扎根于基层生活的深厚土壤。他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现实视角与人文温度,使其在动画领域独树一帜。其执导的《浪浪山小妖怪》以细腻笔触、温暖现实主义和质朴情感引发广泛共鸣,成为备受瞩目的国产动画佳作,彰显了其不凡的艺术造诣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尤为可贵的是,於水的作品中常流淌着对家乡山西的眷恋与观照,他巧妙地将对故土风貌、人情世故的体悟融入创作,以动画为媒介传递出浓厚的地域文化情怀与精神内核。於水不仅是山西走出的优秀电影人,更是以其真诚的创作,成为连接地方情感与现代观众、传播山西文化的重要艺术符号。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