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汾水淌过三千年,太行巍巍立脊梁;一捧黄土酿乡愁,四海星辰写华章。这片被晋商驼铃叩醒的大地,以陈醋的醇厚浸润赤子肝胆,用刀削面的筋道抻开闯荡天下的胸襟。从实验室破译科技密码的学者,到商海复刻晋商基因的传人;从悬壶济世的杏林圣手,到捕捉时代光影的文艺星辰——我们追寻三晋儿女的奋斗坐标,看黄土地孕育的倔强基因,如何在异乡将“走西口”的胆识化作开疆拓土的锋芒。
每个黎明,我们都将见证:表里山河的魂魄,正被他乡月光淬炼得愈发透亮;散落五湖的四海乡愁,终将熬煮成点亮故乡的灯火。
月亮姐姐,原名王淏 山西太原人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1998年进入央视担任主持人 主持过《七巧板》《智慧树》 《大风车》《音乐快递》 《看我72变》 等十余档经典少儿节目
端午节期间,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月亮姐姐回到家乡太原,为父亲王秦生举办的画展进行直播宣传。该画展在太原美术馆举办,展出了《故乡》《乡邻细语》等作品。月亮姐姐不仅亲自为父亲助阵,还邀请好友关凌、北京卫视主持人春妮现场打call。画展之余,月亮姐姐与关凌共游汾河景区,亲身体验了汾河治理后的生态蝶变。此外,两人还一同观看了林忆莲5月31日在山西体育中心体育场举办的“回响Resonance”演唱会,感受“歌迷之城”的魅力。
一个故事改变人生
这位被几代中国孩子熟知的“月亮姐姐”,本名叫王淏,1978年10月6日出生于太原市迎泽区的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师从吴冠中的画家,母亲曾是合唱团成员。
月亮姐姐的艺术之路,始于一个名为《猴王吃西瓜》的故事。7岁那年,她凭借这个故事夺得太原市“故事大王”比赛冠军;8岁时,同样的故事让她登上全国冠军宝座。
这个看似简单的成就,却为她的人生埋下了精彩的伏笔。
1996年,18岁的王淏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与李梓萌、春妮等名嘴成为同学。大学期间,她并未安于课堂学习,而是积极投身主持实践。大二时,她已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持《文曲星少儿乐园》,同时在山东卫视主持《阳光快车道》。
命运转折点出现在大三那年。央视来校选拔主持人,同学们纷纷准备各种复杂稿件时,王淏却再次搬出了陪伴她成长的《猴王吃西瓜》。二十岁的她站在评委面前,以纯真童趣的讲述方式,让这个老故事焕发出新生命。
“各种小动物的角色活灵活现,就仿佛走进了充满奇趣的童话世界。”一位评委如此评价。就这样,一个故事第三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她成功进入央视青少中心。
刚进央视时,王淏面临改名问题。本名“王淏”与“董浩叔叔”的“浩”同音,且缺乏亲和力。团队苦思冥想之际,有人注意到她主持时搭档的玩偶叫“星星熊”,提议:“星星和月亮是一起出来的,不如就叫月亮吧!”
“月亮姐姐”从此诞生,这个名字一叫就是20余年。
童心未泯的敬业人生
1998年,大三学生王淏正式接手《七巧板》,这是鞠萍姐姐一手打造的黄金栏目。面对巨大压力,她以独特风格赢得小观众喜爱:“月亮姐姐语言生动有趣,一举一动都像极了热爱生活的大朋友”。
在央视的20余年间,月亮姐姐主持了十余档经典少儿节目。《七巧板》《智慧树》《大风车》《音乐快递》《看我72变》等节目成为一代代孩子的童年记忆。
她连续多年主持央视六一晚会,从2004年起几乎从未缺席。
幕后工作同样精彩。2010年,她开始担任《音乐快递》栏目制片人;2013年,她担纲制作并主演国内首部爱心音乐童话剧《月亮姐姐和嘟噜嘀嘟农场》。创作力旺盛的她,甚至为节目创作了数百首儿歌。
两次荣获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称号(2008年、2012年);2007年获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优秀青年文化新人奖;2015年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同事们因她不知疲倦的工作状态,亲切称她为 “王铁人”。
舞台之外的温暖人生
在少儿节目领域深耕多年,月亮姐姐的个人生活却低调而温馨。39岁那年,她迎来了人生重要时刻——成为一名母亲。
因工作繁忙而一再推迟生育计划的她,在2017年生下儿子“正好”,寓意“来得刚刚好”。为这个孩子,她在孕晚期卧床数月,丈夫赵元龙全程悉心照料。
她的社交账号名改为“正好妈”,生活中洋溢着为人母的喜悦。
在央视内部,月亮姐姐有个鲜为人知的身份—— “主持人红娘”。大学室友春妮与《新闻联播》主播刚强的姻缘,正是她一手撮合。她还曾发朋友圈为另一位室友李梓萌征婚,热心程度可见一斑。
疫情期间,她发起“防疫儿歌来接龙”公益活动,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抗疫知识。2021年央视春晚,她与王源、洛天依合作表演少儿节目《听我说》;2024年春晚,她再次登台演唱《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
根在山西的赤子情怀
无论走到哪里,月亮姐姐始终心系家乡。在2024年4月15日举行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山西之夜”推介活动上,她动情讲述家乡的新貌:“太原,一座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城市,不少人形容太原景色迷人醉,错认江南归。”这番话不仅是对太原巨变的赞叹,更是游子对故土深情的告白。
月亮姐姐的艺术根基深植于山西的土壤。在文联大院长大的她,邻居多是雕塑家、书法家等艺术工作者。父亲作为画家的言传身教,母亲对音乐的执着热爱,共同塑造了她多元的艺术感知力。
“我家对面就是少年宫,什么雕塑班、曲艺班、绘画班、舞蹈班……我都尝试了一遍,而且年年都是优秀组员。”她在回忆童年时如此说道。这片文化沃土,孕育了未来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艺术萌芽。
如今的月亮姐姐,社交账号名已是“正好妈”,但镜头前她依然是那个画着月牙手势的“月亮姐姐”。
2024年央视春晚,46岁的她与鞠萍、小鹿姐姐等人唱起《看动画片的我们长大了》,歌声中仿佛能看到那个7岁的太原女孩正站在少年宫的舞台上讲述《猴王吃西瓜》的故事。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才能够在夜晚给孩子、给大家这种温暖。而月亮姐姐的这种光,就是我身边的这群小太阳给我的。”她曾这样解释自己的艺名。从三晋大地走出的月亮姐姐,用20余载不变的童心,反射着亿万孩子的光芒。
行业评价 月亮姐姐,山西太原人。其凭借亲和力与专业素养深耕行业20余年,主持《七巧板》《智慧树》等十余档经典节目。其艺术成就突出:两次获央视“优秀播音员主持人”称号,创作数百首儿歌,并推动国内首部爱心音乐童话剧诞生,将教育性与趣味性深度融合。她以“童心反射太阳光”的初心,将主持人、制片人、公益者三重角色完美融合,成为少儿传媒领域不可替代的温暖符号。
来源:智慧生活报记者 李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