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用科普
身体发出5个信号,说明你的骨头“脆”了!全家自查→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11-13 23:40:43

我们身体里坚不可摧的骨骼,其实每天都在默默进行新陈代谢,当骨骼流失速度超过重建速度时,骨质疏松就盯上了我们。当身体出现一些症状,其实就是骨质疏松的信号!

AI制图

骨质疏松的5个信号

以下5种日常表现是骨质疏松的明确信号,越早发现,越能有效干预。

  • 莫名腰背痛,甚至身高“缩水”

如果你长期感到腰部或背部弥漫性、阵发性钝痛,尤其在久坐、久站后加重,早晨起床时感觉脊柱僵硬,但轻微活动后又能稍有缓解,这就需要警惕了,这种疼痛的根源往往是椎体骨量流失后承重能力下降,导致骨骼内部出现微小的、难以在常规X光片上显示的“微骨折”。

更直观、更具诊断意义的一个迹象是身高变矮和驼背。如果测量发现身高缩短了3厘米以上(大约两指宽),或者发现驼背越来越严重,形成所谓的“老年性驼背”,这极有可能是多个椎体已发生压缩性骨折的结果。

  • 牙齿松动,牙槽骨不保

当全身骨骼开始大量流失钙质和矿物质时,会导致牙齿失去坚实的根基,从而出现牙齿松动、牙缝不可思议地增大、牙龈萎缩,甚至原先合适的假牙也不再贴合。因此,当牙周问题严重时,或许是骨质疏松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建议及时去查一查全身的骨密度。

  • 轻轻一摔,就导致骨折

这是骨质疏松最严重也是最直接的后果,医学上称之为“脆性骨折”,即在没有明显外伤或只有轻微外力的情况下发生的骨折。

典型场景包括:从站立的高度或更低处摔倒就导致手腕或髋部骨折,打个喷嚏或剧烈咳嗽就感到肋骨剧痛(可能是骨折),甚至仅仅是弯腰抱个孩子或提一下重物就感到腰背剧痛(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最常发生的部位是手腕、髋部和脊柱。

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就是毁灭性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都会显著升高,这明确意味着骨骼强度已经严重下降。

  • 肌肉酸痛抽筋,浑身没劲

骨质疏松往往伴随着肌肉减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力量和功能的下降,有些人可能会感觉以前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在变得力不从心了。

AI制图

此外,夜间频繁出现的小腿抽筋,除了可能与劳累或缺水有关,也常常是身体钙磷代谢紊乱发出的信号。肌肉力量的下降会直接导致平衡能力变差,走路不稳、跌倒的风险大大增加,从而形成“骨弱→肌少→易跌倒→易骨折”的恶性循环。

  • 指甲变脆,容易断裂

如果发现自己的指甲在平时不易断裂的情况下突然变得薄脆、容易劈裂、有纵行条纹,可能暗示着身体钙质和构成骨骼、指甲的基础材料——胶原蛋白正在流失。虽然指甲变脆不能直接确诊骨质疏松,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提醒你关注整体骨骼健康的辅助信号。

一个公式自测骨质疏松

专家推荐一个公式,可以在家自测患骨质疏松风险:风险指数=(体重-年龄)÷5。

当风险指数<-4时为高风险;-4≤风险指数≤-1时为中风险;风险指数>-1时为低风险。

5类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 50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男性;

  • 孕期女性;

  • 偏食厌食导致钙摄入不足者;

  • 有消化系统、内分泌或肾脏疾病患者;

  • 久坐不动、吸烟酗酒人群。

专家建议,这5类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早期预防与干预。

做好3点守护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越早行动效果越好,强烈建议采取“营养+运动+生活干预”的综合策略。

  • 营养是基石:为骨骼“补充原料”

补足钙质

钙是骨骼的“砖石”,成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mg,50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应增加至1200mg,优先通过食物补钙,安全且吸收率更优。


维生素D是关键

维生素D是钙的“搬运工”,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每日至少需要800~1000IU。

晒太阳:建议每天在阳光下暴露面部和手臂晒20~30分钟,但要注意避开夏季正午的暴晒时段。

食物和补充剂:富含脂肪的鱼类(三文鱼、金枪鱼等)、蛋黄、肝脏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多。老年人建议常规检测维生素D水平,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制剂。

优质蛋白质

优质蛋白质是肌肉和骨骼的“钢筋混凝土”,摄入不足会影响骨基质的形成,需确保每日从肉、蛋、奶、豆制品中摄取足量蛋白质(1.0~1.2g/kg体重)。

  • 运动是良药:为骨骼“施加压力”

专家推荐3种锻炼方案,建议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已确诊骨质疏松或年岁较高,开始前务必咨询医生或康复师。

负重运动:直接刺激骨生成

可进行低冲击有氧运动,快走是最安全、最基础的选择。建议每周进行4~5次,每次30~45分钟,步伐应较日常散步更快,感到微微气喘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已确诊严重骨质疏松或曾有骨折史的患者应避免高冲击性运动,如跳跃、跑步、打球等,可从快走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长。

抗阻力量训练:增强肌力,保护骨骼

强壮的肌肉是骨骼的“天然保护套”,能增加关节稳定性,并在跌倒时提供缓冲,常见的抗阻力量训练有俯卧撑、深蹲、举重等。建议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3次,组间休息充分,核心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憋气。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预防跌倒的“终极武器”

绝大多数骨折由跌倒引起,因此改善平衡至关重要,日常可选用以下3种方法进行练习:

  • 单腿站立:每天练习,先扶住稳固的墙面或椅背,尝试抬起一条腿,保持20~30秒,然后换腿,逐渐尝试松开手。

  • 脚跟对脚尖直线行走:像走钢丝一样,前后脚沿直线行走,每天练习几分钟。

  • 站桩·虚实桩:不仅能提高身体平衡力,让你行动起来更稳定更安全,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力。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好日常防护

戒烟

吸烟会严重影响骨峰值的达成并加速骨流失。

限酒

过量酒精会破坏骨骼代谢,增加跌倒风险。

避免过量咖啡、茶和碳酸饮料

适量饮用咖啡、茶并不会导致骨质疏松,但过量摄入可能影响钙的吸收或导致钙质流失。

预防跌倒

居家环境确保光线充足,移除地面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央视一套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