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用科普
百年一遇的“晚重阳”来了,有什么说法?今冬真会“冻死牛”?
编辑:姚志文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10-29 23:01:03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我们迎来重阳节。你知道吗?今年的重阳可不一般!

今年重阳遇灵蛇,本就是“小龙献瑞”之年。加之又是双春闰六月,象征着双倍的福运和吉祥,今年这个重阳节,又被称为是百年一遇的“晚重阳”。


图片


重阳节为何又叫重九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登高节、敬老节。古人认为,单数为阳,“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恰好是两个阳数相重,重阳节因此而得名。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佩茱萸、登高祈福及饮宴祈寿等多种民俗。魏晋时期,节日气氛已较为浓厚,赏菊、饮酒的风俗也有了相关文字记载。

比如,大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早期,重阳节的节日风俗和内涵等较为注重辟邪、驱灾、祓禳。慢慢地,人们更加注重重阳节求吉等,节日的休闲性、娱乐性逐渐浓厚起来。到唐宋之后,重阳已经成了正式的民间节日,还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今年是百年一遇的“晚重阳”

都说今年重阳百年一遇,与往年相比有两个“不一般”。

  • 今年是“晚重阳”

“早重阳”与“晚重阳”通常是指重阳节在公历日期上出现是早晚。一般来说,其出现在公历的上旬或中旬,而今年则赶到了10月29日,较往年晚了不少,属于“晚重阳”。

还有一种说法是看其与霜降交节的先后,在霜降前为早,在交节之后则为晚。今年重阳节在霜降交节以后,因此属于“晚重阳”。

民间有“早重阳暖烘烘,晚重阳冻死牛”“晚重阳鹅毛大雪,早重阳单衣过冬”“早重阳三九穿单,晚重阳十栏九空”的讲法。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如果是“早重阳”,当年冬天可能是个暖冬,降雪会比较少。反之,“晚重阳”则可能预示着当年是个寒冬,降雪可能比较多。

图片

  • 今年重阳在霜降后

有的年份,重阳节会落在秋分节气,那时秋意初显。有的重阳节则落在寒露节气,已是深秋寒重。

今年的重阳节在10月29日,在霜降节气之后。有俗语“霜降连重阳,大雪满山岗”“重阳霜降中,冬寒冷到狂”,说的正是重阳节与二十四节气霜降相逢的年景。

今年霜降节气始于10月23日,重阳节则在10月29日,也就是说,今年的重阳节正处于霜降节气的第7天,民间认为这预示着天气将加速转寒。


重阳节为什么“怕下雨”?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不怕重阳节晴天,就怕重阳节下雨”。

为何怕重阳下雨?从气象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重阳节一般处在寒露与霜降之间,正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关键时期,老祖宗的经验认为,此时如果出现雨水天气,往往意味着冷空气活动较强,冬季可能来得早,雨雪天气可能偏多,冬天会更加寒冷。

类似关于重阳节的谚语还有不少,比如“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重阳一日淋,今冬雪不缺”“雨淋重阳节,正月初一雪打灯”等。虽然表述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重阳节晴雨与冬天冷暖的关系。

当然,气候本就无常,且今夕不同往日,所以古老智慧只能作为参考,我们应该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灵活调整穿衣,避免受寒。


敬老节9个好消息带给爸妈

重阳节更是表达对老人尊敬与爱护的节日。近期,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

养老都有哪些“真金白银”的支持?一起来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本报综合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