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用科普
警报响起!3种信号,哪种需要立即避险?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09-20 21:28:47

9月20日是我国第25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多地都会试鸣防空警报。

这些不同声音的警报分别代表什么?听见警报后应采取哪些行动?


防空警报分为三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规定,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信号、空袭警报信号、解除警报信号三种


■ 预先警报信号

在城市可能遭到空袭的情况下,告知市民提前做好防空袭各项准备。

鸣放方式: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它的特点是“长间隔”。

■ 空袭警报信号

在空袭已临近城市上空,空袭行动即将或已开始发生的情况下,告知市民迅速采取疏散、掩蔽等防护措施。

鸣放方式: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它的特点是“短间隔”。

■ 解除警报信号

在空袭危险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告知市民可以进行消除空袭后果的工作,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鸣放方式:连续鸣放一长声,时间3分钟,它的特点是“无间隔”。

防空警报试鸣日期是统一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表明,在国家法律层面对防空警报试鸣的日期并未作硬性规定。也就是说,防空警报试鸣的日期全国可以不统一。

许多曾被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过的城市会选择特别纪念日试鸣防空警报,主要是警醒世人、纪念抗战胜利或者一些重大事件等,比如,每年7月7日河北省部分市县统一组织实施防空警报试鸣,以纪念“七七事变”。

部分省市对防空警报试鸣日期作过调整或更改。比如,2015年前,江苏省南京市为哀悼1937年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12月13日当天试鸣防空警报,而无锡市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日,每年的防空警报试鸣日是11月25日。2015年8月,江苏省统一调整防空警报试鸣日为每年的9月18日。

听到警报该怎么做?

■ 听到预先警报信号

要保持镇定,立即关闭所有的水电气阀门、关闭门窗、熄灭炉火、盖严食品和水井等。背上应急背包、扶老携幼,快速进入指定的人防工程或紧急疏散地。

如果此时你身处公共场所,一般不要立即回家,应就近防护或到临时疏散地点掩蔽

■ 听到空袭警报信号

已经进入人防工程中的公众应安静下来。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公众要就近分散,可以找矮墙、涵洞、墙角、桌旁或桌下进行掩蔽,可以利用手边的头盔、被子、塑料盆、木板等物品保护头部等重要部位


在室内要避开玻璃窗、高书架、衣柜及吊挂物品等。

在室外则要避开高大广告牌、楼房、吊车及高压线等,远离加油站、燃气站等易燃易爆区域。

■ 听到解除警报信号

应有组织、有秩序地返回家中和工作岗位。同时要在所在单位或社区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灭火、抢修等行动,消除空袭后果。

为在紧急时刻做到快速反应,日常应提前主动了解居住地附近的人防工程位置、应急疏散路线,家庭可储备应急包。

如何找到最近的人防工程?

大家可留意身边的人防工程指示牌,也可询问所在区国防动员办公室,了解居住地、办公场所附近的人防工程所在位置。


家中及办公场所应常备应急包,并定期进行更换。日常建议将应急包放置在家门口等显眼、易拿取的位置。

家庭应急包中应包含:

  • 求救工具:手电筒、高频口哨,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呼救。

  • 饮用水和应急食品:一人一天需要3升饮用水;食物应按照3天份来储备,最好是罐头等耐存放、易携带、能量高的食品。

  • 急救药品:包括创可贴、止血棉、消毒用品等,以及家中慢性病患者必需的药物。

  • 应急物品:毛毯、防寒用的睡袋、照明用的蜡烛、手电、安全头盔等。

声声防空警报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守护人民安全的信号!居安不可忘危,牢记这些知识点,关键时刻可以多一份冷静。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国家应急广播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