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用科普
已超4000例!张文宏称人也是传染源!同时点蚊香真的有用吗?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7-27 23:42:28

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目前,广州、阳江、湛江等地均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世卫组织发出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目前,广东多地正在开展驱蚊灭蚊行动,最常见的就是号召大家同一时段统一行动,在家中点燃蚊香。为什么要在傍晚的特定时间一起点蚊香?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张文宏称人也是病毒的传染源

针对我国近期南方部分地区突然增多并出现外溢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首次发声。

对于为何此次病毒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传播较快,张文宏解释,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

不过,即便如此,如果及时采取有效迅速的措施,目前南方部分地区应该仍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感染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阻止病毒向周边区域扩张。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目前,佛山当地已经对感染患者采取了防蚊隔离措施。

对此,张文宏表示,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

“后续的重点还是要不遗余力地扑灭蚊子孳生地,同时周边地区必须对疑似病人进行密切监测。”张文宏表示,“此外,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从而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现新传染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佛山一村通知清理积水补助50元

7月25日,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村澳涌村小组发布《通知》,为激发村民主体责任意识,推动防控要求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落实”,对按相关要求积极配合清理家中各类积水,并做到每日清倒干净等防控措施的该村常住户籍房屋的屋主,给予每屋50元现金补助。


《通知》称,当前正处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期,为保障全村村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南庄村将全面开展“清理积水+喷药灭蚊”行动。

根据《通知》,该村常住户籍房屋的屋主需积极配合清理家中各类积水(包括富贵竹容器水、花盆底座水、阳台及天台养殖盆水、水桶积水等),并做到每日清倒干净;菜园地、闲置地、农用地内的桶具也不得留存积水。上述工作需持续至政府确认本区域为低风险区域为止。


中山三镇呼吁居民一起点蚊香

7月25日,广东中山市港口镇、南头镇、黄圃镇通报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三镇发出通知,号召社区居民在傍晚点燃蚊香,驱蚊灭蚊防叮咬。

港口镇要求居民于7月25日至27日,连续3天每天傍晚7点一起点燃蚊香,驱蚊灭蚊防叮咬;南头镇通知全体居民于7月25日傍晚7点一起在家中点燃蚊香,同时各社区将安排户外消杀同步进行;黄圃镇呼吁全体居民每天傍晚6点一起点燃蚊香驱蚊灭蚊防叮咬。

为什么要在傍晚的特定时间点蚊香?这其实是有相关科学依据的。

据介绍,下午6点这个时间段是蚊子的交配时间段,如果看到蚊子飞成一群就是它们在交配。

那为什么要大家一起点蚊香,这么做比正常灭蚊效果更好吗?专家表示,确实如此,值得推广。大家统一时间统一行动,一方面,如果房内有蚊虫就会被赶出去,同时也可以避免室外的蚊虫进来。另一方面,屋外的专业队伍通过超低容量喷雾灭成蚊,会大大提高效果,屋内驱逐加上外围消杀就能实现“关门打蚊”。


被蚊子咬了一定会感染吗?

基孔肯雅热的名称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是“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基孔肯雅热是通过媒介伊蚊来传播的,携带病毒的蚊虫叮人后,病毒在人体内会大量繁殖发育,等病毒达到一定量时,释放到循环系统,我们的器官就开始反应,大约1—2天人就发病了,发热、出疹或者关节痛这些症状会陆续出现。

专家介绍,从发病的前一天到发病的第六天,这段时间蚊虫叮人以后,蚊虫会被感染,病毒会在蚊虫的中肠内大量繁殖,等病毒达到非常高量时,会释放到蚊虫的循环系统,从循环系统再到唾液腺,这时候蚊虫叮人,病毒就又可以传播了。



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建议公众做好个人防护:

  • 白天外出时建议穿着浅色的长袖衣裤,如果有裸露的皮肤要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的驱蚊产品来驱蚊,避免在树荫和草丛等蚊虫密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 家中要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时要使用蚊帐,必要的时候配合电蚊拍和蚊香液灭蚊。

  • 个人如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本报综合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