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酒店一次性床品热卖之后,伴随暑期出游高峰期,高铁一次性座套卖爆了,起因是怕“被高铁座位传染疾病”。网上有人说高铁座椅180天才清洁一次,12306客服表示,列车会在起点站和终点站各消毒一次,但很多人心中仍有疑虑:坐别人坐过的椅子到底会不会传染疾病?公共座椅真的存在健康隐患吗?
高铁一次性座套“卖爆”
近日,各大电商平台出售的高铁一次性座套成为备受旅客青睐的“出行神器”,有店铺已售出 10 万件,原因是人们夏日穿着清凉,直接坐在座椅上怕被其他人传染皮肤病。
这些座套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可覆盖高铁头部靠枕至椅底区域,如果担心扶手卫生问题,还可选择带扶手套的产品。有商家还在产品详情页介绍“高铁座椅180天才清洁一次”,以此推销产品。
而此前,女星杨子姗也曾晒出上高铁就套上一次性座椅套的视频。
高铁座椅套多久洗一次?
据12306官方客服人员绍,目前高铁列车因运营调度特性,无法实现座椅套的每日清洗,但会按周期开展清洁维护。其中,一等座、二等座椅套的更换周期为120至180天。
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列车在起点站和终点站会各消毒一次,如果有乘客将座椅弄上明显污渍,列车员会立即更换。
关于一次性座椅套,客服人员明确表示,列车上暂时没有一次性座椅套售卖,如果觉得不放心可以自行准备。对于上架一次性座椅套的建议,铁路集团也会考虑。
有网友对 “半年换座套” 心生担忧,建议铁路部门缩短更换周期。很多网友表示,看过有在高铁上抠脚等不文明行为后有心理阴影了。媒体采访发现,很多乘客都对座椅卫生的确存在顾虑,认为常备一次性用品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行为。
皮肤病会通过座套传播吗?
“我国高铁卫生管理严格,列车有规范的消毒流程和抽查制度,正常情况下不会构成大面积疾病传播风险。”7月2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马一明告诉记者,在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理论上可能涉及的是间接接触和空气飞沫传播,正常情况下传播风险极小,且与个体自身免疫力高度相关。
马一明介绍,皮肤病会通过五个途径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空气飞沫传播、血液体液传播以及虫媒传播。有明确记录的皮肤病种类超过两千种,其中大部分并不具备传染性。
针对网络热议的一次性高铁座椅套,马一明表示,其作为物理屏障确实有一定价值,不过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座套不具备抗炎、抗菌或抗病毒的特殊功能,核心作用仅为物理隔离,传言其有强大的医疗级防护效果并不科学。
公共座椅上可能留下什么?
其实,不止是高铁座位,网友对公交车、医院等所有公共场所的座椅都有疑虑,网上不乏有网友对“别人刚坐过的还残存着体温的公共座椅不要坐”的提醒。
首先,这个问题取决于上一个人是怎么坐的。
如果穿着长裤长裙坐在公共椅子上,除了一些很难被肉眼发现的衣料碎屑外,并不会有更多的细菌或微生物。如果是皮肤直接和椅子接触,那么就可能留下皮屑、汗液、皮脂等,这些大多都是无害的。
除此之外,皮肤表面一些正常的定植菌,如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等,它们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无害,甚至参与皮肤代谢。
例如,葡萄球菌作为皮肤上的常驻菌之一,不仅能帮助维持皮肤表面的酸碱平衡,还能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来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坐别人的“热椅子”会染病吗?
大多数传染病是通过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呼吸道传播等方式传染的。所以,即便公共座椅的前一位使用者是患者,留下了皮屑、汗液等,这些病原体也很难存活太久,且要穿透衣物和皮肤屏障并不容易。
性病,如梅毒、艾滋,主要是通过性行为、血液和母婴传播,艾滋病毒在离开人的身体后很快就会失去活性,正常坐椅子并不符合病毒传播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此外,坐别人坐过的热板凳也不容易传播经肛门或者尿道的疾病。
首先,有衣物阻隔,肛门或尿道不会直接接触座椅,且肛门的括约肌在大多数时候都能阻隔外界细菌直接侵入。
男性尿道长而入口小,细菌不容易侵入,而女性尿道短而直,造成泌尿感染的可能性稍大。不过比起担心热板凳传播细菌,不如勤换内裤来得靠谱。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有一些病原体,如水痘、皮肤念珠菌病、疥疮、癣类等疾病,如果患者的皮肤发病部位直接接触了板凳,在没有完全失活的条件下直接接触了下一个人的皮肤,就有传染的可能。
再如,一些通过飞沫传播的病毒,如果黏附在板凳上,再被不小心摸过板凳的手带到口鼻,也有可能造成传播。
如何正确使用公共座椅?
注意个人卫生
在公共场所,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眼等敏感部位,接触公共设施后要及时洗手消毒。
尽量穿长裤长裙
尽量穿着长裤或长裙坐在公共椅子上,减少皮肤直接暴露的机会。
观察椅子状况
如果坐的位置看起来脏乱不堪或有明显污渍,最好避免使用,或用纸巾等进行擦拭消毒。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本报综合自新闻晨报、经视直播
中国新闻网、齐鲁晚报、健康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