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用科普
2025年“第二短”的一天出现!地球自转“提速”,一天不够24小时了…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07-22 22:59:02

7月22日,地球自转又“提速”,2025年第二短的一天出现,比正常的24小时短1.34毫秒!

早前曾有专业期刊发表文章称,地球自转速度正在加快,预计2025年7月9日、7月22日、8月5日这三天每天的长度都将比标准的24小时短1.51毫秒左右。

2025年有3天“短于”24小时

通常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约为86,400秒,也就是标准的24小时。但地球自转速度并非一直固定不变。

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天比我们现在习惯的24小时短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月球潮汐带来的作用下,地球自转得越来越慢,一天也变得越来越长。

自20世纪原子钟发明以来,人们终于能够精准测量地球自转速度的微小变化。截至2020年,原子钟记录到最短的一天比24小时少1.05毫秒。而在2020年以后,每一年最短的一天都打破了此前的纪录。

根据挪威时间和日期网站的资料,2024年7月5日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时长最短的一天,那天地球以比平常快1.66毫秒的时间完成自转一周。

到2025年,科学家曾预测7月9日、7月22日以及8月5日可能是一年中最短的几天。最新数据显示,7月9日已成为2025年迄今最短的一天,比24小时短1.59毫秒;而7月22日(今天),可能会提前1.34毫秒完成自转一周,成为今年第二短的一天;预计紧随其后的8月5日,又将比正常周期缩短1.25毫秒。

国际地球自转与参考系统服务组织(IERS)观测并公布了这一结果。他们指出,这3天正是月球距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对地球的自转速率产生了可测量的影响。

人类时间可能“删去一秒”

地球自转速度的长期变化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地核、海洋和大气层的复杂运动,很难准确地说究竟是哪一个原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但有迹象表明,这种加速趋势正在减缓。

有科学家预言,地球自转速度可能很快会再次减缓。如果这个预测正确,那么这次突然加速的现象可能只是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这个长期趋势中一个“暂时异常”的现象。


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Duncan Agnew指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状况。虽然不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但确实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异常现象。”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全球的官方计时系统可能面临历史性的调整:引入人类史上第一次“负闰秒”。

在以往的闰秒机制中,我们会在某些年份“加上一秒”,以调整地球时与原子钟之间的误差。但如果自转持续加快,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从世界协调时间中“减去一秒”。

有研究指出,这项调整最快可能在2029年实施。一旦执行,全球的导航、通信、金融、科研等系统都将面临技术上的同步挑战。

虽然我们可能感受不到1.5毫秒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却可能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冰川融化影响地球自转速度

去年,多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从而影响了地球的自转速度。

人类对小时、分钟和秒钟等时间单位的定义原本就是根据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来确定的,随着人们发明了计时非常精确的原子钟,全球统一了“协调世界时”(UTC)标准。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在不断变慢,国际权威机构会不定期地在UTC系统里加上“闰秒”,协调原子钟计时和地球自转周期这两者间累积的误差。

原本从长期来看,地球自转的速度在缓缓加快,但冰川融化却使得地球自转减慢,扭转了原来的趋势,使得原本预计会在2026年加上的“闰秒”被推迟到2029年。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冰川学家斯坎博斯表示,此前由于海底潮汐的摩擦力问题,地球自转的长期趋势本来是逐渐加快,但现在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冰川融化加速,这些融化了的雪水从两级流向赤道,减慢了地球自转速度,扭转了原来的趋势。

对于很多人来说,1秒钟的流逝可能无声无息,让人难以察觉,但这个问题对金融市场、天文计时、医疗系统都非常关键。如果我们的时间需要减少1秒钟,全球电脑系统将面临类似“千年虫”的编程问题。

阿格纽教授解释说,1秒钟虽然听上去不多,但是为股票交易等活动设置的计算系统需要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目前许多计算机系统都有配套软件,可以增加1秒的时间,但很少有软件能够在计算机计时系统减去1秒。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本报综合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