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有用科普
最短“三伏天”开启,雷暴大风+强降水来袭!山西又有阵雨、中雨、大到暴雨…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07-21 00:27:06

刚过去的一周,全国不少地方都热出了新高度,甚至有人在烈日下成功煎熟了鸡蛋!7月20日,近十年来最短“三伏天”来临,虽然“时长”缩短,但暑热的威力丝毫不减……

“三伏天”的长短

与热度无直接关联

今年“三伏天”从7月20日开始,8月18日结束,一共30天。不少网友都疑惑,从2015年至2024年,“三伏天”都是“加长版”的40天,为何今年是30天?短版“三伏天”会不会凉快些?


对此,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高级工程师王美丽表示,这主要与庚日的循环周期和每年夏至、立秋的对应关系有关。

庚日的循环周期为10天,每年初伏、末伏时长都是10天,但中伏的时长并不固定,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三伏天”就有30天;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有20天,“三伏天”就变成40天了。

不过,“三伏天”的长短与热度并无直接关联,40天的加长版“三伏天”也会出现阶段性凉爽,30天的短版“三伏天”也可能遭遇持续高温。

“三伏天”热不热主要取决于大气环流形式,背后的“大BOSS”副热带高压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增温强烈,往往持续晴热。副热带高压越强、盘踞时间越长,天气也就越热。

中国天气网统计了从1961年至2024年气象大数据,结果显示,2010年后,全国平均气温屡创新高。

山西高温暂“消停”

雨水频繁“叨扰”

“三伏天”至,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不过,刚“入伏”,天气市场就传来“好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从7月20日起,随着北方高空槽东移、南边台风西行登陆,南北“夹击”,降雨增多,这场高“炎值”酷暑被“打压”不少,范围明显缩减。

7月19日,我国北方就开启了降雨模式,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小到中雨,吕梁市、大同市、朔州市、临汾市等地的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

7月20日“入伏”第一天,山西大部分地区仍有雨水光顾。太原市气象台2025年7月20日16时18分发布雷暴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全市将出现雷暴大风天气,阵风风力达7级以上或有较强雷电,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


接下来的一周,山西仍多雨水天气。

7月21日,全省多云转晴天,北部局部地区和中南部部分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雨,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烈对流天气。

7月22日,我国北方地区的本轮降雨基本结束,但山西西部局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仍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7月23日—24日,全省晴天间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雨,局部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7月25—27日,全省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多分散性降水。

近期雨水常“叨扰”,外出要带好雨具,小心慢行,谨防能见度降低和道路湿滑对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需要注意的是,7月18日至19日,山西中南部局部地区仍会出现高温天气,外出及户外工作人员注意防晒防暑降温。

“三伏天”注意防暑防凉

别让“养生”变“伤身”

“三伏天”的热往往是全天候的,防暑不可懈怠。近年来,网上充斥着各种有关“三伏天”的养生方法,首当其冲的便是贴“三伏贴”。

“三伏贴”主要用于治疗肺部、骨关节等方面疾病,适用于免疫力低下、虚寒体质等人群,不适合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孕妇、湿热体质等人群。

虽然“三伏天”防暑不可懈怠,但亦要防凉,也就是不可过度贪凉。大量饮用冷饮会损伤肠胃,大汗后受凉还可能引起血管剧烈收缩,甚至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三伏贴”“以热制热”的养生方法也并不适合所有人,喝姜枣茶、喝羊汤等养生方法会导致内热体质人群上火,出汗过多还会引起心慌等不适症状,较适合体质虚寒等人群。

养生固然重要,但别盲目跟从。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智慧生活报记者 丁婷婷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