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国演艺界传来沉痛消息,著名演员朱媛媛的丈夫辛柏青发布讣告:朱媛媛与癌症抗争近五年后,于2025年5月17日上午11点39分永远地离开了大家。
朱媛媛最近杀青的作品是由赵丽颖、黄晓明主演的电视剧《造城者》。5月1日,她还发文官宣《造城者》杀青,不料这竟成为她生前最后一次发文。而她的离世也再次引发大众对癌症话题的关注。
辛柏青发布讣告称:“媛媛于2025年5月17日上午11点39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与癌症抗争的近五年时间里她并没有悲观消沉,依然坚定、自信地面对困难。并把对生活的热爱,用欢笑和温暖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随后,辛柏青将微博头像换成蜡烛照片,寄托对妻子的无尽哀思。辛柏青还透露,会尊重朱媛媛的意愿,丧事从简。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朱媛媛在演艺生涯中留下诸多令人难忘的作品,参演《一地鸡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浪漫的事》《家有九凤》《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众多经典影视剧。凭借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对李云芳一角的精彩演绎,她荣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主角奖。
朱媛媛在电影领域同样成绩斐然,凭借《送你一朵小红花》中的妈妈陶慧一角,斩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还曾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表演学会奖。
朱媛媛和丈夫辛柏青是大学同学,两人于2006年5月26日登记结婚。2008年8月,他们的女儿出生。
朱媛媛去世的消息迅速引发各界关注与哀悼,中国国家话剧院第一时间发文悼念。
中国国家话剧院介绍朱媛媛生平时说:朱媛媛同志生于1974年3月,籍贯江苏无锡,出生地山东青岛,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将全部热忱奉献给舞台和影视艺术事业。二十八载春秋,她以赤子之心扎根中国国家话剧院,在《思凡》《四世同堂》等经典剧作中塑造的灵魂角色,如星火般照亮中国戏剧的浩瀚星河……
众多演艺圈人士得知这一悲痛消息后,纷纷发文悼念。
冯远征转发辛柏青微博,简短四字 “柏青节哀”,满含安慰与沉痛;曾与朱媛媛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合作的梁冠华深情留言 “媛媛!一路走好”;秦海璐感慨 “怀念一起创作的日子”;马伊琍则以“朱分析,马推理想念你,喊你出来演戏”唤起曾经合作的回忆;罗海琼更是直呼“不敢相信”……
2021年,音乐人赵英俊因肝癌去世;演员吴孟达同样因肝癌永远离开了观众;演员廖启智则因胃癌告别热爱他的粉丝……近年来,因癌症离世的明星艺人不在少数。
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 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达482.47万,占全球病例的24.1%,癌症死亡病例257万例,占全球病例26.5%。全癌种死亡率在40-44岁年龄组后显著上升,85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峰值。
身体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引起警惕?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
癌症早期症状难以察觉
癌症早期症状难以察觉,在人体方面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
一方面,肝脏、肺、肾脏等器官内部缺乏痛觉神经,即便长了肿瘤也可能毫无痛感。只有当肿瘤侵犯到包膜或周围组织时,才会引发疼痛或压迫症状。
另一方面,癌细胞会通过伪装成正常细胞逃避免疫监视,早期仅以微小病灶缓慢生长,难以引发炎症或不适反应。
此外,人体器官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部分组织受损,剩余健康组织仍能维持正常运转,掩盖异常表现。
身体出现4个信号别忽视
异常肿块
乳腺、颈部、腋下等部位出现质地坚硬、边界模糊且快速增大的肿块。
不明原因出血
咳血可能提示肺癌,便血或黑便需排查肠癌、胃癌,绝经后阴道出血警惕子宫内膜癌。
持续不适
长期干咳超过两周、吞咽困难、不明原因消瘦(半年内体重下降超10%)。
消化系统异常
持续性腹胀、食欲骤减、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交替),尤其是有癌症家族史者、长期吸烟酗酒、接触致癌物者、慢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五大高发癌症一定要早筛
肺癌
推荐5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有石棉/氡气接触史者、有肺癌家族史者,每年进行1次低剂量螺旋CT,其辐射量仅为常规CT的1/5,若发现磨玻璃结节或者部分实性结节,需缩短复查间隔。
乳腺癌
推荐40岁以上、未生育或晚育、有乳腺癌家族史、有BRCA基因突变的女性,40岁后每年进行1次乳腺超声检查,45岁起联合钼靶检查(致密型乳腺首选超声)。需注意的是,自查不能替代专业检查,微小钙化灶只能通过钼靶发现。
肝癌
推荐乙肝/丙肝感染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每半年一查(肝硬化患者可缩短至3个月1次),检查项目有:血清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疑似病变需进行增强CT/MRI确认。
胃癌
推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喜食腌制食品者,每1-2年进行1次胃镜+活检,可直接观察黏膜病变并取组织化验。普通人群40岁后推荐每3-5年进行1次胃镜+活检。如果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进行抗菌治疗。
结直肠癌
推荐50岁以上、有肠息肉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如发现息肉可直接切除,能降低90%癌变风险。首次检查正常者,以后每5-10年复查;息肉切除后者,每1-3年随访复查1次。
这些方法可降低患癌风险
戒烟限酒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定烟草为1类致癌物,吸烟者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3倍,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研究证实,酒精代谢产物(如乙醛)会直接损伤DNA、干扰细胞修复,并增加多种癌症风险。
饮食有节
腌制食品含亚硝胺,而烧烤食物容易产生苯并芘,可损伤细胞DNA,应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新鲜果蔬和全谷物,膳食纤维可有效预防肠癌。
控制体重
肥胖是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之一。BMI超过24的人群,乳腺癌风险增加30%,肠癌风险增加50%。
坚持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可降低20%的乳腺癌风险。
环境防护
一方面,远离油烟,油烟含74种致癌物。另一方面,避免过度日晒,紫外线容易诱发皮肤癌。
END 编辑 | 星仪 来源 | 本报综合自微博、中国国家话剧院官网、大河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