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和牛奶可以一起吃吗?催熟的水果会不会导致性早熟?菠萝是不是放一放就不酸了?……在《写在水果上的中国历史》主题讲座中,史军耐心地回答了现场的观众的问题。
吃催熟水果不会性早熟
很多人认为,催熟的水果,儿童吃了会导致性早熟。真相如何呢?果蔬催熟用的是乙烯。自然成熟的水果本身就会产生乙烯,当乙烯积累到一定浓度,果实就成熟了。人们为了加快果实的成熟,就发明了用外源乙烯催熟果实的方法。在古代,就有利用燃香产生的微量乙烯催熟水果的记载。
乙烯能催熟水果,但并不能导致孩子性早熟。乙烯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人体激素完全不同,它不能在人体中发挥激素作用,也不能参与人体内激素的合成。
由于乙烯是气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科学家就发明了乙烯利。乙烯利是固体,溶于水后可以产生乙烯,用它的溶液喷洒、浸泡水果,就可以起到催熟水果的作用。
此外,对于乙烯利的使用,国家有严格的限定标准,而且过度使用会使水果腐烂、变质。
刚摘下来的菠萝最甜
有人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买到的菠萝是酸的,商家却告诉你,没事儿,放一放就变甜了。
这话千万别信!酸菠萝是不可能通过“放一放”就变甜的。菠萝之所以发酸,是因为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糖分外,还含有极为丰富的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等。当菠萝放久了,苹果酸、柠檬酸等就会分解成酸性物质,使菠萝变酸。因此,放一放,不仅不会使菠萝变甜,反而会变得更酸。所以说,菠萝还是越新鲜越甜,刚摘下来的菠萝是最甜的。
水果+牛奶,绝配
有些水果加入牛奶时常常会形成沉淀物,然而这并不表示牛奶和水果不能同吃。
我们发现,小时候孩子吃奶后会吐奶,吐出来的奶就呈现块状。这是因为奶在进入胃中后,在消化过程中与胃酸产生了反应。而牛奶加入水果时,果酸也会与牛奶反应,产生结块现象。这和牛奶与胃酸反应的结果相同。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水果起了胃酸的作用,提前帮了胃的忙。
其实,水果和牛奶是好搭档,两者堪称绝配。
许多水果自然界本没有
有些水果,自然界原来是没有的,那它们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家都吃过草莓,但是有些草莓,原来就是没有的。过去,欧亚大陆上有许多草莓,但它们并非现在的草莓,而是现在可能在野外才能遇见的个头很小的野草莓。
你可能想问了,那现在个头非常大的草莓是怎么来的?是不是催出来的?
这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戏剧性事件。十七到十八世纪,一位法国农民将北美草莓——弗州草莓(香气好、味道甜,但个头小)和南美野生草莓——智利草莓(个头大,但味道不好)种在了同一花园里。结果结出了一种新的草莓,味道还不错。“大果凤梨草莓”就是这样培育出来的。我们今天吃到的草莓,都是“大果凤梨草莓”的后代。
除“大果凤梨草莓”外,还有许多水果也是杂交后才有的,比如龙眼与荔枝杂交的品种“脆蜜”、葡萄和柚子杂交而成的葡萄柚等。
椰子树没有“年轮”
就像人类的年龄一样,年轮也被称为“大自然的记录者”。可你是否思考过,那么多果树中,有没有没有年轮的?答案是:有。
其实,年轮里的“轮”字,就是木材上的纹理。每到春天,树紧挨着树皮里面的细胞就开始分裂了,分裂后的细胞大而壁厚,颜色鲜嫩,被称之为“早材”,形成浅色年轮。随着季节的变化,后续长出的细胞越来越小,颜色也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进入冬季后,树木开始休眠。到了第二年春天,新的细胞又开始分裂了。前一年的“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许多种树的主干里便生成了一圈又一圈深浅相间的圆环,每一环就是经过一年的生长所增长的部分。可见年轮的形成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年轮常常在四季分明地方的针叶树中比较明显。生长在海南的椰子树,就没有年轮。这主要是因为热带地区气候变化小,树木无法周而复始地完成从分裂到休眠再到分裂的过程,也就无法形成年轮。
吃火龙果“便血”正常
吃火龙果会发生“便血”的现象,相信很多人遇到过。
一次,史军带团队去西双版纳研学。当时是7月,正值当地红心火龙果大量上市,团队就给每人都买了一些。结果第二天早上,有同学就请求史军带他去医院,说自己尿血了。
史军吓坏了,问他有没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前一天吃了什么,最后确定,是红心火龙果惹的祸。红心火龙果里含有一种天然的色素,叫甜菜红素。这种色素,化学结构稳定,不易受热,酸碱不容易破坏,而且生物利用率也很低,最终都会被肝脏代谢排出体外。“他前一天晚上吃了5个火龙果,尿血是很正常的。”史军说,遇到这种情况,多喝水就可以把身体里的甜菜红素排出体外,没必要去医院。
神秘果会让酸变甜
世界上有一种可以变魔术的水果——神秘果。它的外观呈椭圆状,熟果为红色。如果刚吃了酸的东西,去嚼上几口神秘果,你的味蕾会重拾甜味。
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现象发生呢?其实是神秘果中含有一种名为变味糖蛋白的果素,加上其不耐热、容易被分解的特性,被食用后,能在口腔中将酸味较高的食物转变为甜味。
这种感觉能维持两个小时,但是必须食用新鲜的神秘果,被晒成果干或被制成果酱的神秘果就没有这么神奇了。
神秘果原产于非洲,如今在我国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地也有种植。
还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和神秘果的作用恰恰相反,那就是宽叶匙羹藤。它含有匙羹藤酸,能够抑制甜味反应,人食用后,一段时间内会感受不到甜味。
那如果这两种神奇的植物一起吃,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史军就做过这样的尝试,两种食物在嘴里,就像展开了拉锯战,神秘果多一些,甜味就浓一些,宽叶匙羹藤多一些,甜味就淡一些。
记者 乔静涛 杨晓艳/文 乔静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