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田勇 杨晓艳/文 高万军/摄) 10月23日,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在晋城市召开编制“十五五”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专项规划调研座谈会。省民政厅调研组、相关专家等集中听取晋城市老龄委部分成员单位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正厅长级)曾庆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晋城市副市长、市老龄委主任黄登宇主持会议。
晋城市民政局发言人表示,晋城市深入运用系统化、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精细化、品质化“六化工作方法”,坚持全市域布局、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方位宣传,持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着力打造“晋享颐养”服务示范品牌。
晋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言人表示,已编制《晋城市“十五五”人口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系统分析人口数量、质量、年龄结构变化趋势,精准评估其对养老服务需求的潜在影响,为优化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布局提供决策支撑。“我们把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老年人福利补贴等民生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级,加大对养老事业资金的支持力度,确保更多资金用于老年人。”晋城市财政局发言人说。
随后,晋城市人社局、卫健委、医保局等老龄委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依次发言,表示在“十五五”期间,将出台多项服务老年人的惠民政策,把提升养老保险体系的整体保障能力与服务效能,改善老年人就医环境,智能适老设施建设等列为重点任务,不断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与会专家表示,为打造具有晋城特色的“晋享颐养”服务体系,可结合实际,将政策焦点从单纯“吸引外部机构”前移至“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建议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在土地、税费等方面提供“政策包”支持。同时,强力推动新建住宅小区与养老设施“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嵌入式”医康养融合示范模式。
针对养老护理员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偏大等问题,专家建议,将养老护理员纳入急需紧缺职业目录,提供专项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增强职业吸引力。在岗位激励上,可定期举办行业技能大赛,并将赛事结果与职称评定、薪酬等级直接挂钩。大力推广“订单式”培训模式,鼓励职业院校与养老机构合作,根据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人才,并加大培训补贴力度。
此外,还应对社区老年食堂的实际就餐率和使用率进行精准摸底,根据数据优化布点和供餐模式,避免资源闲置。“晋城市发展银发经济可以在规划的角度把旅居养老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出台具体政策举措。”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负责同志建议,在“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老年友好型社区覆盖率,争取创建老年友好城市。刚刚公布的2025—2026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我省54个,晋城占5个。希望晋城市各级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创建单位的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出亮点。
曾庆勇感谢大家对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关心,对省民政厅、省老龄办工作的支持。他提出,我省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对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老年群体需求结构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编制专项规划必须直面这些新挑战、新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做好‘十五五’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影响深远。我们要凝聚共识,汇聚智慧,携手努力,共同把我省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五五’专项规划编制成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期盼、引领未来发展的好规划,为推动我省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曾庆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