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龄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将在太原举办 推进银龄阅读变大字号只是开始
编辑:姚志文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4-21 09:24:32
 cb05b421c_1.jpg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将在我省太原举办。全民阅读从2014年开始连续12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再到如今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体现了全民阅读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银龄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书香中国离不开2亿多老年人的参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对阅读的需求不容忽视。

阅读春潮在三晋大地涌动
  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全民共读的春潮正在三晋大地涌动。
  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山西省图书馆精心策划了涵盖名人演讲、主题展览、诗歌快闪、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等在内的43项184场阅读活动,开启全民阅读盛宴。
  在省城太原,迎泽区大南关小学四年级学生与木兰拳志愿者服务队的党员们走进“银龄课堂”。在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银龄志愿者代表以“典籍导读人”身份,带领少先队员阅读经典,动情讲述《红岩》中小萝卜头的故事;校尉营社区组织老年人开展“书香四溢,阅读悦心”世界读书日活动。大家一起阅读《太原史话》,了解太原历史、感知历史建筑,探索城市的历史脉络,感受城市的文化底蕴。
  万柏林区丽华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以诗为眼品三晋文韵”为主题的系列阅读活动。丽华社区老年大学的学员们,以春天为契机,以阅读为载体,在书香中感受三晋文化的魅力;西铭街道电石苑社区举办以“书香满社区阅读启新程”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老年人在活动中为居民们讲述了从安全知识书籍中获得的生活启示。
  春深恰逢读书时。近日,在大同市图书馆内,银发老者执卷阅读的画面被记者定格,成春日美好剪影;在太原市一书店的书架旁边,奶奶怀抱着小孙女共度童话时光的画面温馨而美好。

《意见》出台为银龄阅读护航
  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龄阅读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在2024年全民阅读大会上,中国老龄协会宣传部主任庞涛表示,全民阅读大会将银龄阅读论坛作为常设项目,体现了中央对老年阅读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切实实践,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时代使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0%,老年人文化程度整体呈现逐步提升的发展态势。60后逐步进入老年期,他们具有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受教育程度,也有更高层级和更旺盛的阅读需求。推动老年阅读,打造适合老龄社会的阅读服务体系,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老有所养内涵、重塑老年人身份认同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为此,2024年10月,民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8项具体工作举措,包括丰富读书活动、培树读书品牌、扩大老年读物供给、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老年阅读环境、加强老年阅读辅助人才培养、推进老年阅读标准化建设及鼓励老年人学有所用。
  从近10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来看,我国老年人各类媒介的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均呈上升态势。2022年,包括60岁以上老年人在内的成年国民传统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媒介综合阅读率为81.8%,比2012年的 54.9%提升了26.9个百分点。通过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阅读手段,老年人数字化阅读接触率也在大幅提升。《意见》的出台,必将推动扩大老年阅读产品供给和丰富老年阅读活动,帮助更多老年人通过阅读提升幸福感。

推进银龄阅读还应从多处“发力”
  近些年,社会各界已陆续开展了诸多适老化阅读的探索,如推荐优秀老年读物、组织老年读书活动、加强老年阅读环境建设、提供适老化阅读产品等。
  山西省图书馆报刊部负责人陈芃睿表示,针对老年读者,山西省图书馆在资源的筛选方面进行了倾斜,特别是期刊和报纸,不仅及时了解老年读者的兴趣爱好,完善报刊订购种类,而且尽量选择大字版本;在数字资源方面,提供在家阅读远程数字服务,及个性化、专业化的纸质报刊资料查询服务。对于不会使用电脑网络技术的老年读者,工作人员会指导他们使用网络技术查找自己想要的电子资源;在环境设施方面,为老年读者选择馆内采光和光源比较好的位置,设置专门的阅览区和阅览室。
  同时,我省多家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放大镜、听书机等设备,以及常用急救药等物品,为老年读者创造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
  在运城的河东书房,针对老年人的“银发读书会”备受好评。72岁的退休教师张兴国在这里圆了年轻时细读《资治通鉴》的梦,“书房内配备的老花镜、放大镜等,让我的阅读毫无障碍”。
  大同市图书馆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还制定了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优先制度,设立视障人阅览室、开设多媒体服务通道,最大限度满足市民阅读需求。
  虽然社会各方都已经作出有益尝试,但推进老年阅读仍然任重道远。
  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部教授吴捷指出,老年人和青年人在阅读过程中的最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速度和眼动控制两个方面。老年人的眼动研究显示,他们每次注视的时间比青年人更长,尤其是在遇到生词或复杂句子结构时,这表明他们需要更长时间来处理信息。因此,相比青年人,老年人在阅读时更依赖上下文和视觉提示,例如图片或排版设计,不当的排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阅读效率。虽然他们的处理速度减慢,但仍可以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干扰,在阅读熟悉的内容时,阅读效率并不会明显低于青年人。
  吴捷建议,出版物可以通过添加摘要、小结和关键词标注的方式,更好地帮助老年人完成信息提取,理解阅读内容。可以开发多感官阅读产品,例如增加语音朗读功能、触摸式电子书,或者在阅读过程中提供图像和文字结合的多媒体体验。这些都是我国传统与数字出版行业未来进行适老化阅读探索可以努力的方向。 记者 丁婷婷整理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