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窗帘行动”启动首日,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仅服务8个社区的16位老人。如今,他们服务的范围已跃升至140个社区、400多位老人。
从8到140,这不仅仅是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用心关爱的成果,更是老人们对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2023年,这支队伍被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他们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范例。
01 “窗帘行动”
从8到140 温暖更多社区
2月24日10时许,在太原市迎春街北2巷2号院,65岁的志愿者梁建华和70岁的志愿者张巧富站在一栋居民楼下,仰望4楼那扇贴有“窗帘行动”标识的窗户。已被拉开的窗帘,让她们的心顿感踏实了许多。她们拍照打卡,将照片发送至工作群……
楼上住着的是郭存英老人,今年80岁,已独居多年。“2023年夏天,我得知‘窗帘行动’后,立刻想到郭阿姨需要这样的服务,于是鼓励她参加。此后,窗帘早晚正常开合,就是她平安的标志。”太原市杏花岭区职工新街街道赛马场西社区网格员王嫒回忆。“窗帘行动”是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推出的公益项目。志愿者们与参与此项目的空巢、独居、孤寡老人有个约定:每天9时前,老人们拉开窗帘,代表他们安全起床;20时,按时合上窗帘,代表全天平安。志愿者每周一至周六巡检窗帘开合情况,以确保老人的健康与安全。一旦发现窗帘未按时拉开,他们就会前往老人家中查看。
2月25日上午,志愿者田玲玉、杨佳艺来到荣丁香家中,再次提醒老人记得按时开、合窗帘,原因是他们巡查时发现老人的窗帘没拉开。今年84岁的荣丁香,住在杏花岭区敦化坊街道河北里小区。老人感到孤独时,就故意不拉开窗帘,等志愿者上门陪她聊天。“窗帘行动”温暖如春风,截至目前,服务已从8个社区扩展至140个社区,受益的老人达400多名。“在‘窗帘行动’中,老人们收获越来越多的爱,他们也开始回馈爱,有些老人有时会守在窗前,只为和志愿者打个招呼。”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建中说。
窗帘一开一合,不仅是生活的仪式感,更是生命安全的保障。
02 “云陪伴”
从线下到线上服务升级
在巡查的过程中,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发现,难以观察到高层窗帘是否按时开合。因此,如何确保高层独居、空巢老人的安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杏花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运用专项资金,向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捐赠了一批智能监控设备和一键呼叫器。
2022年7月,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启动了“窗帘行动”的延伸服务项目——“云陪伴”。该服务专门针对住在高层的独居、空巢老人以及患病老人。按照要求,这类老人能免费选用一款设备。张建中表示:“在得到老人及其家属同意后,我们按照既定协议,定期通过摄像头监控老人的居家状况。”一键呼叫器的使用非常简便:遭遇意外或突发疾病的老人按下按钮,志愿者、社区网格员以及老人的子女都会收到通知。“别看一键呼叫器体积小,对我们来说作用至关重要。我们老两口遇到突发疾病或紧急情况,按呼叫器,能迅速联系到儿子和志愿者。”提起一键呼叫器,家住杏花岭区巨轮街道程家村东社区的空巢老人王桂兰(化名)赞不绝口。
有一次,王桂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伴走失,她迅速联系了儿子,并动员亲朋好友四处寻找。3天后,他们才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东门找到了老人。这件事让王桂兰意识到,像她这样家人有认知障碍的家庭,日常监护非常重要,安装一键呼叫器,无疑多了一道安全防线。后来,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借助老伴随身携带的装置,王桂兰靠一键呼叫器的定位功能,仅两三个小时便找回了老伴。“云陪伴”服务还能提供线上陪伴。家住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富力华庭社区富力华庭小区的谢峰,使用智能监控设备已有两年多。
由于儿女工作忙,平时家中只有谢峰和老伴。“现在除了用手机和儿子、姑娘视频外,通过摄像头,孩子们也能随时看到我们老两口在家做什么。”谢峰说,科技的力量,让亲情和关爱跨越距离,直抵心间。
03“亮亮行动”
志愿者的爱心接力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能会遭遇各种难题:子女不在身边,生病时无人陪同就医;行动不便,买菜、做家务困难重重……
在走访过程中,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发现,许多老人缺少情感上的慰藉和日常陪伴,这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加速认知功能的退化。“亮亮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主任赵杰介绍,“亮亮行动”是“窗帘行动”的子项目,提供定期的上门探访、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等服务。
2月5日,张建中与志愿者张巧富等人前往94岁高龄的谢淑英家中进行探访。
“我的牙齿掉了大半,吃饭很困难。”谢淑英指着餐盘里的青菜说,“你们看,我连这都嚼不动,只能吞下去。”“大妈,我帮您联系一家口腔医院吧,免费为您安一副牙套。”张建中说。
2月10日,张建中带着太原橡一棵树医疗管理连锁有限公司杏花岭旱西门口腔门诊部负责人李虎军上门,为谢淑英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并取了咬合模型。此后,李虎军又两次登门,根据老人佩戴后的感受,确定咬合关系、调整模型。3月7日下午,谢淑英的牙套安装完毕,她“囫囵吞饭”的日子就此画上句号。
志愿者们给老年人的帮助远不止于此。去年七八月份,张海瑞在太原爱尔眼科医院接受了白内障手术。住院期间,大学生志愿者陈慧丹、陈师宇轮流照料她。这位孤寡老人重获“光明”,又点燃了生活的信心。
张建中表示,随着服务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35人壮大到现在的2449人。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从“窗帘行动”到“云陪伴”,再到“亮亮行动”,杏花红志愿服务中心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送去了温暖与关怀。张建中透露,今年,该中心还将增加服务对象1000名左右,让更多的老年人安享晚年。
来源:智慧生活报 记者 梁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