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法治
让烈士“回家”驻村法院干警的心头事
作者:武瑞雄 文:景深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5-09-10 08:59:00

1.jpg


  □策划:武瑞雄 文:景深
  书简山,坐落于浑源县大仁庄乡,山体如垂天而展的竹简,巍峨耸立,蔚为壮观。
  山脚下,一座黑色大理石碑静静矗立——“黄土坡惨案铭记碑”八个字肃穆而沉重。碑的正面记述了八十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斗:枪声、呐喊与不屈的斗争;背面镌刻着十八位遇难烈士的姓名和籍贯。
  这座石碑的落成,源于一位法院干警的奔走与坚持,他就是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总队四级调研员、派驻浑源县岔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廉清玲。为了揭开尘封的历史、寻回散落的英名,他跋涉山野、埋首旧卷,让抗日英烈跨越漫长时光,终于得以“回家”。
  2023年春,廉清玲带着组织的嘱托和乡亲们的期盼来到这片热土,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一个寻常午后,他在村里的后山坡发现了一块石碑。碑身被泥土覆盖,字迹模糊不清。他拨开杂草,用手轻轻擦拭——“马玉瑾烈士”五个字,依稀可辨。


2.jpg


  廉清玲的心被刺痛了:这是谁?他经历过什么?带着疑问,他多方查证,还原了当年的情形:1942年,日军对浑源县实施了多次“清剿”“扫荡”,7月的一天,40余名日伪军分两路向黄土坡村扑来,共产党员马玉瑾当场拉响手榴弹,和身边的几名敌人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了解到这段历史,廉清玲只觉内心澎湃,他与村民一道清除了杂草,把石碑擦拭干净,重新立了起来。那天,他在马玉瑾烈士的碑前伫立了很久……
  这件事之后,廉清玲开始关注80多年前在这片土地发生的事情。抗战时期,日军对浑源县实施“三光”政策,所犯罪行骇人听闻。浑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配合八路军与敌人殊死抗争。特别是岔口村黄土坡自然村,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流淌着不屈不挠的红色血液。
  驻村工作之余,廉清玲走访村民,查阅资料,太多的故事如潮水般日夜冲击着思绪。其间,一位90多岁老人无意提到的“黄土坡惨案”引起了他的注意。“大约是1940年,有十几个战士在这儿牺牲了……”老人的话在廉清玲心中掀起波澜。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15年军龄的法院干警,廉清玲深知:红色记忆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记忆不该被遗忘,这些英雄不该被遗忘!


3.jpg


  于是,他白天走村串户,坐在炕头、地头,听老人们含泪痛诉日军暴行,讲述游击队员们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回忆王万才烈士高呼“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壮烈一幕。夜晚,他整理笔记,查阅县志、抗战纪实,在泛黄的纸页间寻找、记录历史的痕迹。
  记不清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梳理,“黄土坡惨案”这段悲壮的历史脉络逐渐清晰——
  1940年6月6日,浑源县基干游击队分队长王万才带领新招的队员完成任务返回时,因大雨夜宿黄土坡村。不料遭汉奸出卖,几十名日伪军连夜包围了村庄。王万才身先士卒,突出重围。然而,新招的队员们缺乏战斗经验,并未突出敌围。王万才顾不上自己受伤,又果断冲进去接应。
  短兵相接中,游击队员们与敌人英勇搏斗,击毙了数名日伪军,终因敌众我寡,7名队员当场牺牲,包括王万才在内的11名战士被捕。押解途中,战士们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并想方设法反抗,最终5名战士壮烈牺牲,其余6名战士历经严刑拷打,无一屈服,全部英勇就义。
  这就是“黄土坡惨案”!
  这段血色记忆,无声却振聋发聩;这段尘封故事,划开岁月的伤口,血淋淋地呈现在了眼前。
  悲痛、感动、激励、振奋,一瞬间万千情绪涌上心头,廉清玲决定为烈士们做些什么。
  他走访二十余位历史亲历者、后代和烈士亲属,整理出万余字的口述史料,录制了上百段珍贵影像,采集整理抗战故事;重走当年战斗路线,绘制出“黄土坡惨案”遗址分布图;带头拿出自己的工资,村民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积极捐款,筹集了近两万元,对抗战遗址、纪念设施进行维修保护,并多方奔走,联络相关部门,推动为烈士立碑等事宜……
  2024年9月,“黄土坡惨案铭记碑”在黄土坡村马连沟落成——这里,正是当年英雄们与日伪军战斗最激烈的地方。立碑当天,全村男女老少自发前来,许多邻村群众也纷纷赶到,老乡们有的带来家里刚蒸好的馒头,有的轻轻摆上地里新摘的瓜果,全体肃立,深情凝视,山风拂过树枝,发出簌簌轻响,诉说着对英雄的缅怀和思念。
  向英烈鞠躬时,阳光为石碑镀上一层金辉,碑文在光影间字字闪耀。廉清玲看着碑上一个个烈士名字,恍惚间,他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似在讲述着80多年前那段硝烟弥漫、浴火重生的岁月。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呢?”
  廉清玲语气很轻,他说:“就是想给他们留个名”,沉思片刻后,他补充道:“为了铭记!”
  是啊,这个名,是为每一个不应被遗忘的牺牲而留,是为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而留,也是为不忘今日幸福从何而来的人们而留。
  如今,山河无恙、盛世如愿,这是一代代英雄儿女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他们的名字都应该被铭记。
  英雄,应当铭记!
  历史,应当铭记!
  黄土坡的故事仍在续写。山西高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双联双促”对口帮扶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下,这里乡愁得以安放,希望正在生长。
  铭记碑的落成,不是终点,而是一场跨越时空对话的开启:游客们来到黄土坡村书简山游玩时,都会在山下的石碑前驻足,凝视碑文,回望那烽火连天的岁月;乡村学校开设了“红色课堂”,孩子们来到遗址前,围坐一圈聆听老党员讲述峥嵘往昔;清明细雨中,干部群众来到这里祭奠缅怀,汲取力量……
  这不仅是一座纪念石碑,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所承载的伟大抗战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廉清玲还要继续前行,他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继续寻访抗战老兵及其家属,收集整理抗战档案、照片、实物,用好黄土坡村红色资源,带动“家门口”黄芪、杂粮、山羊肉等产业发展……
  是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继续前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肩负起自己的使命责任,这是对英烈最好的纪念,也是最好的告慰。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