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郭嫚) 一件小小执行案,看似简单,实则是一场较量与博弈。在终本清仓专项行动中,潞城区法院认真排查,切实让终本库中“沉睡”之案在发现财产苗头的情况下重启执行,尽全力让纸上权益变“真金白银”。
2025年初,原告陈某行与被告张某生因劳动争议纠纷一事,经双方自行协调无果后进入诉讼环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张某生赔偿原告陈某行33278.42元。因张某生未主动履行,陈某行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受理后,潞城区法院执行干警督促张某生尽快履行。但张某生一再推诿扯皮,坚称两人之间的款项早已结清。面对张某生的抗拒态度,执行干警将其传唤至法院,张某生当场作出还款承诺。然而,这只是张某生的“一次表演”,还款的行动迟迟未有。执行干警依法对其采取了限高、纳入失信、冻结扣划银行存款等执行措施,并将先行执行到位的标的款及时发放给申请人陈某行。而后,鉴于张某生确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案件虽说告一段落,但终本并不代表无人管理,案件通过终本管理系统一直在定期排查被执行人张某生的财产线索。被执行人张某生像人间蒸发一般,音信全无。执行干警苗杰、宋一哲等人在法官的引导下,积极与申请执行人陈某行联系,要求其多注意被执行人张某生的行踪及财产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2025年5月初,申请执行人陈某行发现线索后,第一时间联系执行干警:“法官,张某生我找到了,就在村里的家中!”
执行干警闻讯而动,毫不迟疑,及时驱车奔赴潞城区潞华街道某村。出于案件需要,执行干警决定立即将被执行人张某生拘传至人民法院接受询问。
面对再次被拘传的张某生,执行干警心中“喜怒”参半,喜的是再次看到执行的希望,怒的是言而无信的被执行人仍存侥幸心理而执迷不悟。但为了让申请执行人尽可能拿到执行款,执行干警们一边从情、理、法多维度切入,层层剖析,分析利弊,严肃指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严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司法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另一边根据被执行人的态度,积极制定拟拘留的强制执行措施。
在软硬兼施之下,被执行人张某生的态度从“抗拒”到“配合”,在即将拘留之时当场筹措5000元履行了部分还款义务,与申请执行人陈某行达成分期还款执行和解协议并郑重保证后续将按月积极履行剩余款项。申请执行人陈某行拿到这笔迟来的款项时,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