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 >>文化
山河表里秀诗心一片丹——前贤咏晋留题译讲之二十三
御驾亲征的“勋业”讴赞:文彦博《太原府统平殿朝拜》
编辑:姚志文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4-21 09:24:32
 

  张恒


  北宋名臣文彦博(1006—1097年),山西介休人。文彦博聪颖机智,“幼时与群儿击球”,球坠入“柱穴中不能取”,文彦博“以水灌之”便使“球浮出”。文彦博灌水浮球成为与司马光“打破缸”一样的早慧故事。2010年六一儿童节,中国邮政还发行了《文彦博灌水浮球》的特种邮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文彦博举进士,后迅速升迁,50岁时官拜宰相,未久加封潞国公,暮年授平章军国重事,未久以年高请辞,朝廷不准,“居五年”才如愿以偿,“致仕”退休,享寿91岁。
  文彦博举进士后,26岁任并州榆次知县,30年后以尚书左仆射“判太原府”领河东节度使。《太原府统平殿朝拜》即其任职期间所作,是一首颇具历史价值的鲜有诗章。
  诗作背景是:五代十国末期,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年)篡位后周自立,随后陆续平定了南方诸国,而占有河东太原与附近十几州的小国北汉依旧割据。太祖开宝元年(968年),宋军发动进攻,直逼太原,太祖连下数十道诏书劝降,均遭拒绝,后契丹救援的兵马赶到,宋军被迫撤退。
  翌年,太祖亲率大军御驾亲征,在太原城下苦战四五个月仍未能取胜,只得二次撤退。开宝九年(976年)再度出兵时,战事因太祖突然驾崩中止。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经过充分准备,宋太宗御驾亲征,先击败契丹援兵,陆续扫平周边,久困太原孤城,昼夜轮番攻击,付出惨烈的代价才迫使北汉投降,这就是被后世演绎为文学故事的“三下河东”。
  事后,宋太宗对在太原付出巨大代价、遭遇的顽强抵抗极为愤懑,又鉴于唐高祖李渊、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知远等皆由太原崛起称帝,为了永绝此地“龙脉”,攻克太原未及半月就下诏曰,“盖以山川险固,城垒高深,致奸臣贼子违天抗命”“今既荡平,议须更改”,令“太原旧城并从毁废”,在榆次“创立并州”;继而宋太宗亲自坐镇“徙居”驱赶太原居民,随之“万炬皆发”“焚其庐舍”“官寺民舍一日俱尽”“民老幼趋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又将其行宫定为“平晋寺”,亲作《平晋记》刻石立碑。次年,宋太宗再下诏“壅汾河、晋祠水灌太原”,彻底夷平了这座近1500年历史的古城。太平兴国七年(982)复于汾水之东的唐明镇重建新城,即今日太原之雏形。
  建新城时,一概不修十字街,均为丁字街,以期钉死“龙脉”不再“龙兴”帝王,这样的格局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被打破。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诏令“并州建资圣禅院,为将士战亡者追福”。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又令资圣禅院内建统平殿,奉安檀香木制的“太宗御容”,以“显扬祖宗”功业“之盛美”。文彦博在太原时朝拜统平殿,赋得这首诗作。

《太原府统平殿朝拜》

  逆垒弥天甚,
(逆贼固守的城垒曾有过盖天的凶险,)
  君王驻翠銮。
(皆仰赖圣君王御驾坐镇率军苦战。)
  荆榛亲剪伐,
(罪孽的荆棘乱木几度亲征剪伐,)
  家业信艰难。
(太祖太宗的大业创建真是无比艰难。)
  一剑江河定,
(但毕竟一剑纵横平定了江河,)
  千年庙社安。
(也终于迎来宗庙社稷千载的安然。)
  故城禾黍美,
(毁弃的古城已经种遍了丰美的米粮,)
无复验泥丸。
(绝不会再出现当年抵抗王师的愚顽。)

注释
  诗中,“逆垒”即逆贼控制的壁垒,指北汉占据的太原;北汉建立者刘崇,系五代十国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之弟,后晋出帝开运三年末至四年(947年)初,契丹攻破开封,虏走出帝,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史称后汉;刘知远死后,后汉隐帝乾祐四年(951),大将郭威灭掉后汉,建立后周;刘崇遂步其兄后尘在太原称帝,就是北汉;国土虽小,但凭借地形优势以及并州一带强悍的民风,相继传四帝,与后周、北宋抗争近30年;“翠銮”指宋太祖、太宗所坐之装饰华美的御驾;“故城”指废弃了的太原城。“验泥丸”,文彦博诗末有注称,“太祖朝天兵至城下,城中作十丸掷空中卜之,外虽破里头完,则城尚可保平安;太宗朝天兵再至,复为此卦,而一掷内外俱碎,城遂下”;卦肯定不会如此灵验,太原城最后被攻破也未必因此,恐怕多半还是传说而已。
  据史志载,资圣禅院明孝宗弘治年间因水灾“没于”汾河,统平殿“亦无存”,遗址位置应在今汾河东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