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旅 >>文化
深山旅行记——苦中作乐的巡线员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03-18 10:17:32


春检开始之前,我跟随轩岗煤电供电分公司线路工区的工友们,进行了一次日常巡线。

轩岗煤电供电分公司线路工区共19人,负责总长100多公里、14条线路的春检、秋检和日常维护。多年来,他们无数次抵达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用职责和担当守护着轩岗煤电公司的用电安全。

“今天有记者来,咱们去巡视凤轩线34、35、36号铁塔,大家各自带好工具,开车上山注意安全。”上午九点,线路工区主任索轩明简单交代任务后,三辆车子相继出发。

较新的一辆长城炮工具车,工友们让给我和同事乘坐。进山后,羊肠道九曲八弯,一路颠簸,一路提心吊胆。司机师傅则云淡风轻:“今天带你们走的是最近的一条线路,而且路况也是最好的,跟别的路相比,这都能算是巡线‘高速路’了”……

在我的紧张和司机的松弛中,车子渐渐驶入大山深处,刚过一个仅有两户人家的村子,便被一大片冰面拦住。

徒步过冰。铁锹、木棍、镰刀、砍刀……这些工具适时出现在工友们手中,他们在前面探冰,我们踩着他们的脚印。过冰后,来到一座不是很高的山头,山顶一座铁塔隐约可见,那便是今天巡视的目标之一——凤轩线34号塔。

开始爬山。山虽不高,却没有路,只能在树枝、石头、杂草、荆棘丛中开辟出能过人的空隙来。工友明丽全、工区支部书记王建兵冲锋在前,一个负责砍倒阻碍前行的树枝和杂草,一个边走边用铁锹为大家铲出一个个新鲜的落脚处。即便如此,我还是觉得身体沉重、脚下打滑,想手脚并用,却鲜有几根能借力的枯树枝。就这样被工友和同事连拉带拽,踉踉跄跄到达山顶,当34号塔近在眼前时,已是灰头土脸、大汗淋漓。

气还没喘匀,同行的五六名工友铲的铲、砍的砍,已经在清理铁塔周边的杂草和树枝了。索主任告诉我,“塔身周边树木必须与导线保持安全距离,这些树枝和杂草易燃,而且长得还非常快,我们巡线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它们全部清理掉,消除安全隐患。”这时,一位工友看到塔基内侧一根杨树枝,朝着塔身方向长得又高又长,他踮起脚去砍,却怎么也够不着。见此情景,副主任刘永军立即上前,敏捷地爬到塔的第二层,一手攀着塔身,一手挥舞砍刀,麻利地砍掉树枝,又麻利地纵身下塔,一通娴熟的操作后,铁塔周边逐渐变得清爽干净。

此时我抬头仰望,蓝天白云之下,34号塔巍峨耸立,和隔壁山头上的35、36号塔,以及更远处的铁塔一起,被绵延盘旋的馈线串联起来,无声等待着这些可爱的巡线人定期探望检视:看螺丝有没有松动、鸟儿有没有筑巢、地面有没有塌陷、塔身有没有倾斜、绝缘子有没有破损……在最遥远的岗位,工友们无惧风霜雨雪、严寒酷暑,竭尽全力保障着轩岗煤电公司3座生产矿井、5个地面单位的用电安全。

35、36号塔,看上去近在咫尺,想要接近,又是一番考验。当我们跌跌撞撞提前下山,等到另一路工友巡线结束汇合时,已近下午一点了。

我的巡线之旅伴随着饥肠辘辘和满身疲惫接近尾声。一上午时间短暂,我没能和工友们共同体验风餐露宿的艰辛,没看到山那边树林上的冰凌,没听到“巡线歌手”明丽全歌声响彻山谷,没看到野猪的洞穴,没经历和蛇亲密接触的惊恐。但一上午的时间,我体会到另一个职业的艰辛,了解了一群值得敬佩的人。

回程车上印象最深的,是刘永军副主任轻描淡写地调侃自己和伙伴们:“我们能上到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看别人见不到的风景,呼吸别人呼吸不到的新鲜空气……”那种豁达和乐观,对我是一次洗礼和充电。

那句“那远山呼唤我,曾千百次路过”的旋律,久久在脑海里萦绕。(张瑛)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