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健康
遇冷就鼻塞流涕这是“寒邪型鼻炎”
艾灸四个穴位不做“怕冷星人”
编辑:姚志文 来源:智慧生活报 发布时间:2025-10-27 17:07:17
 cb10ba27c_2.jpg

  “医生,我这鼻炎太奇怪了,冬天出门吸口冷风就打喷嚏,空调温度开得低一点也鼻塞,晚上被子没盖住肩膀,第二天准流鼻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35岁的刘女士坐在诊室里,一边擤着清涕一边诉苦。

  经过中医辨证,刘女士的鼻炎属于“肺气虚寒型”,核心问题是“阳气不足,寒邪侵袭”。通过艾灸调理两个月后,刘女士遇冷打喷嚏、鼻塞的症状明显减轻,终于不用再做“怕冷星人”。
  中医认为,遇冷鼻炎的根源是“阳气不足”,而艾灸的核心作用是“温阳散寒、扶正固本”——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将阳气输送到肺和鼻窍,增强抵御寒邪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遇冷鼻炎的发作。重点选这4个穴位——

  ■肺俞穴:补肺气,强防御
  位置: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左右各一个。
  作用:肺俞是肺的“背俞穴”,艾灸这里能直接补充肺气,增强肺对鼻窍的温煦能力,减少寒邪侵袭。
  操作:用艾灸盒(更安全,适合居家)或艾条悬灸,每次10—15分钟,每周2—3次。
  ■足三里穴:健脾胃,生阳气
  位置:膝盖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左右各一个。
  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阳气的生成依赖脾胃运化。艾灸足三里能健脾胃、补气血,间接增强全身阳气,改善“怕冷”体质。
  操作:艾条悬灸,每次10分钟,每周2—3次(可搭配肺俞穴一起灸)。
  ■关元穴:温肾阳,固根本
  位置:下腹部,肚脐正下方3寸(约四横指)。
  作用:关元是“元气之海”,艾灸这里能温补肾阳(肾是“先天之本”,阳气的根本在肾),适合长期怕冷、手脚冰凉的鼻炎患者。
  操作:用艾灸盒灸,每次15分钟,每周2次(孕妇忌灸)。
  ■迎香穴:通鼻窍,止症状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处,左右各一个。
  作用:迎香穴是调理鼻病的“特效穴”,艾灸这里能温通鼻窍,缓解鼻塞、流涕,适合鼻炎发作时搭配使用。
  操作: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5—8cm,避免烫伤),每次5—8分钟,症状明显时可每天灸。
  遇冷鼻炎看似是“鼻子的问题”,实则是全身阳气不足的信号。通过艾灸补阳气、避寒邪,再配合即时缓解方法,就能逐渐改善“遇冷就犯鼻炎”的情况。 记者 丁婷婷 通讯员 王雪莉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