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艺人易烊千玺因刮痧后洗澡而引发身体不适的新闻登上热搜,引起广大网友对传统养生方式的热议。
刮痧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医疗法,深受大众喜爱,但刮痧后的护理却大有讲究。
刮痧后洗澡应遵循“等待时间要充足”“水温务必调温暖”“洗后保暖是关键”的原则。刮痧过程中,刮拭操作会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形成皮下出血点(痧印),导致皮肤物理屏障功能暂时减弱。同时,刮痧刺激可促使毛孔张开、体表循环加快,机体此时易受外邪侵袭。若皮肤处于该状态时立即洗澡,尤其水温不适或遇寒凉环境,易导致寒湿内侵,可能引发感冒、头痛、肢体酸痛等不适,甚至加重原有症状。
一般建议刮痧后至少等待3—4小时再洗澡。如果出痧严重、痧印颜色深紫,或自身感觉非常疲劳,建议将洗澡时间延长至刮痧后的6小时以上,待痧印颜色变浅、皮肤手感恢复正常为宜。
刮痧后洗澡必须选择热水淋浴,绝对禁止洗冷水澡。水温应控制在37—40℃左右,以接近体温、感觉温暖舒适为佳,避免过烫刺激皮肤。
洗后保暖很关键。洗澡过程中要确保浴室环境温暖;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应速战速决;洗完后立即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身体(切勿用力摩擦刮痧部位),迅速穿好全棉的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空调或电风扇,及在有穿堂风的房间活动。
刮痧后,人体气血有所消耗,应避免即刻食用生冷寒凉(如冰饮、西瓜)、油腻辛辣的食物。建议喝1—2杯温开水,有助于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喝一杯温热的红糖姜枣茶,更是驱寒保暖的绝佳选择。
刮痧后建议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让身体有一个修复和调整的过程。一次刮痧后,需要等上次的痧印完全消退(通常需要3—7天),方可进行同一部位的再次刮痧。
刮痧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合理选用。有出血倾向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皮肤溃烂、损伤、炎症或不明原因包块处禁止刮痧。此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衰竭者,过度疲劳、醉酒、过度饥饿、饱腹者以及体质极度虚弱者也禁止刮痧。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止刮痧;月经期女性应谨慎刮痧。 记者 高慧娟 通讯员 秦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