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
薛瑾:一片痴心润桃李
作者:高朋 文/摄 编辑:刘强 来源:智慧生活报网 发布时间:2023-07-17 10:53:14

2.jpg


  个人档案:
  薛瑾,39岁,太原市迎泽区松侨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曾获山西省模范教师、太原市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太原市教学标兵、太原市教学能手等称号,获省优质课“一等奖”、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1.jpg


  三尺讲台,满怀希望,奉献爱心,兢兢业业。
  这是薛瑾老师从教十三年来的真实写照,也是她的执着追求。她不善言辞,文文静静,但一说起学生,她的眼睛里就闪着光芒。她常说:“讲台就是我的舞台。”在这三尺舞台上,她把全部的爱倾注给学生。
潜心钻研让讲台闪光
  从教十三年,薛瑾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事情请过一次假,落过一节课。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最早进入校园的是她,最晚离开的还是她。
  2016年,迎泽区教学大赛,薛瑾报名参赛。此次参赛的主题是“习作教学”,这在以往教学大赛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她翻阅了图书馆里全部的相关资料,观看了所有名家的教学实录,晚上通宵备课,白天课堂实践,磨课稿写了一打又一打,教学设计出了一稿又一稿,终于,她突破常规,呈现了一堂完美的习作课。
  语文课堂上,薛瑾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她带的班级,有着勤学好问的学习气氛,课上认真思考,课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她在班级里成立了“学习小团体”、评比“五星partner”。
  学校里的大部分孩子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家长的学历水平有限,孩子们几乎所有的知识获得都来自老师,薛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她举办“阅读分享会”“好书推荐会”,设立了班级读书角,营造了班级书香氛围。她鼓励学生每天回家进行自主阅读,借助“读书卡”“阅读讲解”督促学生养成阅读和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
  她用十二分的热爱,奋斗着、努力着,先后获得了“太原市教学标兵”“太原市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太原市骨干教师”“太原市教学能手”“迎泽区教学标兵”“迎泽区教学能手”“全国创新杯魅力教师”等称号,所撰写的论文《城乡结合地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有效融合策略研究》获“教育研究与创新”一等奖,《小学语文交往型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研究》获“创新杯”教学成果一等奖,所参与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研究》荣获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
暖心陪伴让孩子闪光
  作为老师,薛瑾热爱着讲台,作为班主任,她更是孩子们的“领路人”。
  十月怀胎时,薛瑾依然坚守着班主任岗位。记得那时班里有几个孩子特别调皮,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她一天7节课跟班,坐在教室的最后面观察每个孩子的情况,并认真做好记录。
  一周后,她给孩子们开班会,主题为“……”。孩子们看着班会的题目大笑,觉得太奇怪了。她笑着把这一周来所有人的表现在大屏幕上展示了出来。孩子们看着看着沉默了。突然,最调皮的奇奇站起来说:“老师,我服你!你说要我们怎么做?”班会上,孩子们一起制定了逆袭计划。一年后,四年一班被评为“迎泽区优秀班集体”。省略号也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年的这批孩子已经考入大学,他们拿着录取通知书来学校看我,还会提起那次班会。”薛瑾说,看着许多学生长大成才,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还有个孩子叫露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她的爸爸车祸不幸去世,继父对她妈妈和她非打即骂。薛瑾知道情况后,悄悄给孩子准备了各种学习用具,变着法地给孩子带好吃的零食……有一天,露露转学了,薛瑾收到一条很长的短信:“老师,我要跟妈妈回老家了,妈妈说城市花钱太多了,她的工作养不了我和妹妹。老师,我知道那些笔是你悄悄放进我书包的,我知道那些好吃的你是故意买给我的……老师,你是我的第二个妈妈,老师我会记住你的。”
  在与家长的交往中,薛瑾总是本着一颗真诚的心,处处为孩子、为家长着想,从来没有和家长红过脸。
  班里有个孩子的家长有天生的缺陷,孩子也因此而感到自卑。这位家长小时候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每天给孩子的压力特别大,导致原本就很乖的孩子越来越内向。薛瑾发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找到孩子家长,让家长明白,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他的人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家长终于明白了,给孩子道歉。看着孩子久违的笑容,薛瑾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奉献担当用青春作答
  2013年夏天,是薛瑾在农村学校服务年限期满的日子,她可以被调回市里。当大家都忙着办理手续的时候,她走进校长办公室,“校长,我想留下来,我要留下来。”亲人、朋友、同事都不理解。
  那个夏天阴雨连绵,由于拆迁,学校到家的路上泥泞不堪。一天,放学了,薛瑾还有一些作业没有批改完,这时电话响起:“薛老师,您回家吗?我开车送你。”一名家长打来电话。薛瑾道过谢,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就挂掉了电话。华灯初上,夜幕降临,当她走出校门时,眼泪夺眶而出,家长和孩子就在校门口静静地等了她将近两个小时。“这里是农村小学,生源差,人员杂,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有限,能让孩子们来上学已经挺不容易的了。”薛瑾说,与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她知道孩子们需要她留下来,需要她每日为他们传递各种新奇的信息。
  对于家庭和孩子,薛瑾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妻子、女儿和母亲,但为了教育她无怨无悔,对于学生她付出了全部。她常说:“我要做好一名人民教师该做的事,对得起我自己的良心。”她用敬业、乐业、谦虚、忘我的工作态度默默奉献在教书育人的路上。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薛瑾庆幸命运赐给了她这个职业。她要用她的爱托起一片蓝天,用心浇灌属于她自己的教育事业。
记者 高朋 文/摄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更多分享 X
一键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豆瓣网
邮件分享
有道云笔记
人人网
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