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俊秀同志担任过原永济县委副书记,他离开我们已四十多年了。有人说他是老黄牛,有人说他是实干家。
南俊秀出生于1921年,他老家在夏县水头镇两公里开外的一个小自然村,他家曾是党的地下联络站。受初中老师金长庚(当时河东地下党负责人之一)影响,他加入了党组织,担负起运城和临汾两地党组织地下交通员重任。他说,每次接到组织上安排的任务后,事先将密件或缝在褂子里或藏在鞋垫里,清晨骑上一辆旧自行车,在水头火车站烧饼铺吃两个饼子、喝一壶茶,路上不吃不喝,一路不饥不渴,绕开敌人的据点哨所,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上,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阳刚劲头,“一拱就骑到临汾”。
他说得简单。水头距临汾120多公里的路程,要时时提防躲避敌人的盘查,有时还得风雨不避,谈何容易。一次,他不慎被鬼子抓住,关押在运城东大街一间房子里,严刑拷打,但他硬是没透露任何情报,只说自己是一个教书的。关了几天后,因患伤寒,鬼子怕感染才把他扔到荒野雪地里。后来,他被地下党及时救治得以存活。
1958年,原永济县、解虞县、临猗县、安邑县合并为运城县,南俊秀任运城县委副书记;1961年,由四个县合并的运城县撤销,又恢复成立了新的永济县,他任永济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工作。从此与这项工作结下不解之缘。
他经年累月奔波在田间地头、渠道井旁、黄河滩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加耕种,和村干部交流,与群众交谈,队长的名字都能叫上来。一次下乡途中,他在跳跃引黄渠时,不慎腿部骨折,疼痛难忍。随行的通讯员王增联劝他休息,他说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只好让通讯员用自行车驮着他继续下乡。
他在张营公社窑头村蹲点多年,大力兴办水利,努力发展生产,科学规划畜牧。窑头村繁育的谷种子闻名遐迩,许多人远道而来,求引谷种子,成为全县农业模范。
在他废寝忘食、勤奋求实的工作作风感召下,永济人民穷则思变,各项工作呈现出长足发展势头,粮棉生产跃居地区先进行列。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他与永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
南俊秀1984年去世,不少干部群众闻之恸哭不已,一时间哀乐声声催人泪,离恨重重泣无声。
谨以此文怀念这位好同志。
(张兴平 冯占星)